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3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1.
目前,我国科研项目立项审批领域的权力寻租现象比较严重,项目审批权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其重要原因。科研项目审批权本身具有特殊性,比较可行的思路是在程序正义视角下,重点加强科研项目审批程序的法律规制。认为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审批程序的制度应该为审批公开制度、利害关系人回避制度、不予批准说明理由制度、职能分离制度、禁止单方接触制度和异议复审制度,以保障科研项目审批权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32.
由于长期形成的"权力"意识根深蒂固,我国监督权力行使的法律和制度不完善,行政审批权在取消或下放行使中存在许多违规操作的问题,阻碍了行政体制改革进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就必须加大行政审批权下放行使的监管力度。通过明确审批监管机构职责和责任,强化依法规范行使权力的监督,完善监管法律和制度,提高审批监管人员法律和技术素养,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真正起到实效。  相似文献   
33.
2010年10月27日-28日.第六届全国省际政务服务工作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对全国各地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拓展政务服务范围、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创新政务服务机制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4.
正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过半,基本实现了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本刊将以中央和地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为主线,全面分析中央深化改革的工作重点、创新理念和改革举措;对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初步评估;对下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再部署再落实进行全面展望,敬请关注。从1月22日到7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已满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抓总把方向的作用,推出一系列新战略、新任务和新举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运用战略思维、辩证  相似文献   
35.
马辉 《天府新论》2007,(3):261-262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法律制度,从1955年产生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教育挽救失足人员的重要制度.但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这种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行使劳动教养的审批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效力不足.  相似文献   
36.
张新实 《决策》2009,(9):73-73
近期,我市正在着手解决市级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本方法是“釜底抽薪”,彻底放权。市委工作会议已经作出决定,对中心城市所辖区赋予与县一样的行政管理权限。对内实行“2号章”制度,与市级拥有相同的权力;对外如需要转报事项,市级不作实质性审查上报,责任由所在区负责。但在报上来的《授权协议》文本中,还是有五花八门的限制词,比如在多少金额、多少面积、多少范围内可以放权,超过部分仍然市里审批;再比如有的经区里审查后,还要市里确认,再行转报省;还有的授权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放名不放利等等。  相似文献   
37.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09,(12):M0001-M0001
查办案件是反腐败的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手段。按照中央的部署,今年要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要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等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案件。  相似文献   
38.
劳动教养制度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法律制度,从1955年产生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教育挽救失足人员的重要制度.但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这种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形同虚设,行使劳动教养的审批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效力不足.  相似文献   
39.
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批权制度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重要制度设计。但这一制度设计在实践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审批一定程度上“逾越”了法定界限,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批权运用程序不统一、不健全以及合法性审查标准不明等,因此,在对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批权制度进行理论反思、对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批权制度“存废之争”进行回应的基础上,我们应明确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批权的法定界限、健全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批权运用程序、细化合法性审查标准,以使省级人大常委会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审批权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