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91.
货币政策作用非对称性离散选择模型及其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采用二项离散选择模型对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描述不仅能够度量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的状态,而且能够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检验货币政策产生作用的可能性。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因此需要对通货紧缩环境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作用机制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2.
本文首先介绍了对称性破缺的两种类型,然后论述了对称性破缺在标记区分粒子中的作用,对深化物理概念的作用以及对称性自发破缺的理论意义。最后总结出“对称—对称破缺”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形成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3.
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企业这一共生体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共生模式 ,以及二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同作用及地位的转变 ,探讨财务治理结构中权利主体安排的合理性 ,确立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相结合的复合财务主体 ,即利益相关者财务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94.
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利用前瞻性经济结构和非二次福利函数方式设定的目标函数,测定了中国的最优非线性货币政策反馈规则。在央行非对称性偏好和非线性反馈规则的模型设定框架下,利用非线性广义矩估计方法(NLGMM),对央行最优化一阶条件(Euler方程)的约简式和结构式同时进行了估计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至2005年间,央行存在非对称性政策偏好,货币政策反馈规则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实际造成了中国存在通货膨胀的明显倾向。  相似文献   
195.
天气衍生产品定价极其复杂,其中与温度相关的产品是目前研究热点,其定价核心在于温度变量的精确预测。传统AR-GARCH温度预测模型难以描述温度变量波动率的非对称性。基于此,构建了AR—EGARCH温度预测模型,它能够描述波动率的非对称性,更好地反映温度变化过程。对中国东部南北线六个较发达的城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六个城市的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AR—EGARCH模型无论是拟合还是预测效果都较传统的AR-GARCH模型更优。  相似文献   
196.
中亚五国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已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尽管在外力影响和内部努力下,采取了多种改革措施,但无论是民主化还是市场化依然未能实现;与同时被卷入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中东欧国家相比,出现了同途殊归的转型结果。究其原因,不仅是内外因素的制约作用和转型前提条件的缺失,更重要的是,中亚政治转型与经济转轨的非对称性发展态势左右了中亚的转型进程。权威与民主的双重作用使经济转轨面临两难窘境,而缺乏经济基础的民主化在其发展进程中的脆弱性凸显,并最终导致民主政权刚刚建立即向威权政体转变,加之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民主化和市场化产生的影响,使得中亚的转型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7.
张前程  范从来 《江海学刊》2022,(1):105-115+255
由于共生利益分配的不对称,金融与实体经济在共生发展中存在非对称性,这是导致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的深层原因。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实现了共生发展,但在共生利益分配中偏向金融部门,呈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应明显弱于实体经济对金融的贡献的“失衡”状态;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发展的非对称性及其所引发的失衡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行业有所区别。为此,应着力矫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非对称共生发展关系,推动二者向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演化,促使金融和实体经济从“失衡”走向“均衡”。  相似文献   
198.
公众评价是映照执政党形象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执政党可以监测自己执政基础的牢固程度。公众评价具有客观性、合理性,但往往良莠不齐,需要设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倡导合理的价值理念、确立基本的道德底线加以规范。新时期我们需要改变工作作风、创新政治制度和行政体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更新组织观念,从而重塑执政党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9.
社会关系形态中客观存在的公共关系运行形态,包含并体现出一种非对称、非平衡的关系形态以及非对称、非平衡的关系运行过程。公共关系非对称运行形态是由公众的特定属性决定的。公共关系的非对称特征是公关与诸多关系形态,其中包括人际关系、生产管理关系等关系及其运行形态的重要区别;非对称与对称的相互交织是公共关系矛盾运动的基本法则;不同形态非对称与对称性传播对组织形象产生不同影响;非对称中的对称性追求促进着组织和谐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0.
中国货币政策存在地区间和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双重非对称性.运用面板数据—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可估计货币政策的产业传导效应,进而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与区域的效应非对称性原因.研究发现,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应在经济衰退时要比繁荣时的更大,且这种经济周期性的非对称性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产业特性,因而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央行应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在保持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阶段因产业而导致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