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8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5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12篇 |
人口学 | 95篇 |
丛书文集 | 40篇 |
理论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272篇 |
社会学 | 110篇 |
统计学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预期寿命增长、年龄结构改变与我国国民储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和人均预期寿命逐步增长是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两个典型特征,而年龄阶段不同,个人的收入、消费与储蓄行为也不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在选定相关分析指标的基础上,文章使用我国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增长和年龄结构改变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分析结论表明,人口预期寿命增长提高了我国国民储蓄率;不考虑时间效应时,幼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而老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增加国民储蓄率;在考虑时间效应时,幼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增加国民储蓄率,而老年人口负担比提高会减少国民储蓄率。对此,文章给出了合理的解释。通过使用多种估计方法,我们发现所得到的结论是基本稳健的。 相似文献
63.
64.
研制出He离子注入局域寿命控制SOI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SOI-LIGBT),有效地提高了器件的关断速度,且与集成电路工艺相兼容。数值模拟表明,该器件的t_f~V_F折衷关系优于采用非局域寿命控制的器件,在相同关断速度下其正向压降可降低0.6~1.4 V,避免了阳极短路结构的正向快速返回现象。 相似文献
65.
66.
数学家曾指出:“万物皆为数”。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刘禹锡,他通晓医学,并有《传信方》传于后世。他主张“生疾不必太忧心,三治七养谨而慎”,提出了面对疾病“治”、“养”的比例方法。人类的生活确实与教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运用数学来养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形象而直观地表达数学与寿命长短的关系,笔者用一个直角三角形来说明。在此称之指“寿命直角三角形”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67.
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老一直是古今中外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过去200年间,世界范围内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一倍还多。最近有研究发现,人类寿命尚有上升空间。科学家们认为,我们中间就可能有人会活到150岁。 相似文献
68.
本文首先论述了艾滋病通过对个体、家庭、地区、产业影响宏观经济的机理,然后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理论为基础,借鉴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算法来估计艾滋病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并用投入产出法对艾滋病对农业和其它产业的间接经济效应作了理论探讨。经过测算,艾滋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而目前每年政府的投入尚不能满足防治艾滋病的需要。 相似文献
69.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对预期寿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文章分析了我国整体预期寿命及两性预期寿命的地理分布特性,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然后,建立预期寿命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与预期寿命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和卫生资源对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会显著影响女性预期寿命,而教育对男性预期寿命的影响更显著。由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导致两性预期寿命差距的增加,而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卫生资源投入的增加则可能会降低两性预期寿命的差距。 相似文献
70.
平均预期寿命是国内外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只公布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而要进一步研究,则需要分年龄组资料。利用1995年、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编制分性别、分城乡的完全生命表,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得出:我国各年龄组平均预期寿命,女性>男性,城镇>乡村;暂时平均预期寿命的相对增长速度,1995~2005年快于1981~1995年,女性快于男性;老年组死亡率的降低对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