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张田 《北京纪事》2014,(5):109-112
成贤街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它毗邻著名的黄教寺院雍和宫和充满小资情调的五道营。在浓重的宗教气氛和文艺氛围中,它以优雅的文人气质独立其中。在这条古老的胡同内,横跨着四座刻有“成贤街”和“国子监”的彩绘牌楼,街道两旁遮天蔽日的古槐将红墙黄瓦掩映在一片绿阴之中。尤其是盛夏时节,枝头上一丛丛淡雅的白色小花散发着幽香清洌的味道,充满了整条长巷。胡同的中央,有一组古建筑群,突显出它的与众不同,这组建筑就是孔庙和国子监。笔者曾在国子监内工作,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留有深厚的感情,国子监虽然现在改为博物馆,但记忆中的那个老国子监却是历久不忘。  相似文献   
42.
谷煜 《社区》2011,(24):48-48
和老公刚认识不久,就从老公的嘴里知道了婆婆的坎坷经历,作为长嫂的她老人家,如今仍侍奉着四个老人,今年春天刚刚操持将最小的小姑子出嫁。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准婆婆的生活是怎样的一团乱麻。  相似文献   
43.
小资:每年一到两次,在非高峰时间坐公交车,看看街景。 非小资:每天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却从不知道路过商场的名字。 小资:有固定的发型师,头发只剪不吹,拒绝使用摩丝发胶。 非小资:在路边的理发摊位上理发,发型永远是早年流行的。剪完后一定要吹吹。  相似文献   
44.
人人都说小美是个太工于心计的女孩,会在不知不觉里,将你的好学了去,将你的宝贝夺了去,你还温柔地笑着谢她,觉得她是个无法不让人怜惜疼爱的女孩。偏偏我是个思维简单的人,并没看出小美的品质有多么恶劣,倒是觉得和她在一起,每天都有快乐可寻,单调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有滋有味。所以任别人怎么劝,还是每天早早地  相似文献   
45.
为琼瑶的小说流泪不是一件希奇的事情。我大学的女同学们常常捏着汗湿的手帕,看《失火的天堂》或者《心有千千节》而双目迷离。作为燕赵之地的子孙,西北高天下的苍莽黄沙,边塞草原上的铁马冰河,是我心中所更加亲近的。因此,于琼瑶书中的恩恩怨怨,多少觉得是"小女子心态",和我不大相关。曾想当然地认为,能写出这样作品的琼瑶,无疑是个感情世界坎坷无比又丰富无比的小资。当她在铺了天鹅绒的大床上为了爱情辗转反侧的时候,萨正在和兄弟们在风雪漫天的机场跑道上为波音737换轮子。我们的世界,没有交集。  相似文献   
46.
我爱新词慧     
脑白是近些日子因脑残和脑白金等流行词衍生出来的又一网络流行词汇,与脑残意思相近,用于描述头脑简单的人或思想单纯的事。  相似文献   
47.
赵一鹤 《经理人》2006,(11):63-63
自2006年初起,在国内各大城市,我们发现那些走在时代前沿小资人群的生活中,多了一个新面孔,它就是一款蓝白苗条利乐包的牛奶。它有个很特别,很优雅的名字“特仑苏”。  相似文献   
48.
虞默 《市民》2006,(2):50-51
不裁耳 我给编辑看karen那组照片时,老编评价说,人很热烈,但是看起来小狗不买账。  相似文献   
49.
城市精神既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精华的继承,也是对现实城市理念、城市建设、价值目标、人文风貌的概括和升华。在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下,一个城市表现出来的精神,既具有与其他城市一样的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共性,又具有自己所在地域文化培育出来的个性。广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相容共处的开放性旅游城市,其文化深深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土壤中,具有消费主义的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50.
张瑞珍 《今日南国》2007,(20):75-75
说来很惭愧,在40岁之前,我几乎不进菜场不下厨房。也曾骄傲地以为:我这双手就是用来写字的,我这颗心就是用来感悟风花雪月的。女人进菜场下厨房,久而久之,手被洗洁精泡粗糙了,心也被油烟熏粗糙了,成了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笔者称"煮妇",善于煮饭菜的家庭主妇,还能小资起来吗?还能优雅起来吗?但两年前的那场生活变故,让我不得不逐渐走进厨房。我说"逐渐",实在是我走进厨房的过程显得太漫长了一些。2005年,我还坚定不移地依傍着单位食堂和外面的快餐店,解决一日三餐。我的厨房也因此闲置了一年,以至于姐姐每次来我家,第一件事就是帮我打扫厨房里的灰尘。但2006年,单位食堂关门了,我也贷款买房了。在严酷的环境下,我不得不考虑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怎样花比较少的钱,吃上比较可口的饭菜?似乎也只有一个办法:自己开伙。痛定思痛,40岁的我,那天终于在办公室郑重宣布:我要自己开伙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