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68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50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从《左传》入手,重点论述了其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对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地位作了简要概括,强调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礼乐并重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论述进行分析,将其音乐思想的核心总结为"仁""和""善",这些思想又在《左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认为,《左传》音乐思想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教化作用、等级观念、中和思想三个方面。从教化作用来讲,音乐在人的德行、礼仪、仁爱的建构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于稳固德行、安抚邦国;《左传》中音乐思想还表现为严格的等级观念,绝不允许僭越,有强烈的宗法色彩等特点。中和思想的深刻内涵就在于世事应和音乐一样有所节制,而中和之美是音乐弥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22.
"奇"是清代实学代表人物王源评点《左传》的关键词,在内容、形式评点中皆有体现。借助《左传》具体文本的评点,通过同类相联、正反对举的反复申述,王源将"奇"之内涵赋予"变""活""正"等多重意义,将传统的奇文观念"美文化",以奇诡、辞达、自然为奇文,使"奇"具备了多重文学批评的功能。身处易代,酷爱兵法,好奇人奇事奇文,一生坎壈,皆为王源尚奇批评生成之根源。对明清八股时文取士的不屑,对清初文坛亦步亦趋效法唐宋八大家的不满,使其《左传》奇文评点具备了不同时俗的意义,浸润了明确的针砭时弊与经世致用的色彩。王源《左传》评点之重"奇",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典型性特征。对此进行考察,可望为揭橥评点的阐释范式、话语体系等提供可行性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23.
综观《左传》评点发展史,南宋是《左传》评点学的形成期。现有研究虽已指出吕祖谦与《左传》评点学的关系,却忽视了朱熹对《左传》评点学形成的重要贡献。朱熹基于《左传》所传《春秋》之事,对《左传》文章进行了重新阐释,从而促成了朱子后学如真德秀、汤汉、朱申等以《左传》为“文章之祖”进行评点。结合《文章正宗》《妙绝古今》《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新刻诸儒批点古文集成前集》等南宋时期《左传》文章评点著作,可见朱熹对南宋《左传》评点学的形成以及《左传》评点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求实创新 博大精深——杨向奎先生治学的开拓进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鸿修 《文史哲》2001,(2):5-12
作为史学界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 ,杨向奎先生继承和发扬了前辈学者的优良传统 ,并运用新方法 ,发掘新史料 ,开拓新领域 ,由史学而经学、小学 ,由实学而哲学 ,由哲学而理论物理 ,均有卓越贡献。仅就史学成就而言 ,他的治学具有如下特色 :一、由信奉“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到接触马克思主义 ,并以之为指导而形成科学方法论 ;二、尊重前贤而又不迷信权威 ,为《左传》、《周礼》洗冤以使之免于湮没 ,并主持发掘整理了孔府档案资料 ,丰富和开拓了史料建设 ;三、熟练地运用以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来互相印证的“两重证据法” ,取得高水平的成果 ,并根据亲历凉山彝族考察进而掌握了以文化人类学资料印证古代史的“三重证据法”。求实创新的不懈探索 ,博大精深的学术成果 ,使杨向奎先生巍巍然成为一代史学大家。  相似文献   
25.
荀子的散文特别善于运用比喻。比喻在先秦诸子散文、《左传》、《战国策》中都占有重要位置,而荀子却用得更为集中灵活。其所用的比喻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精彩贴切,在用比方面,堪称诸子之冠。  相似文献   
26.
《左传》的幽默讽刺艺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幽默讽刺是贯穿《左传》的一个重要特色 ,存在于作品的材料选取、情节提炼、人物刻画、叙事安排、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 ,使全书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27.
刘明  孙荣秀 《河北学刊》2007,27(3):111-113
左传》以其张扬的理性精神,昭示着春秋时期史官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卜筮现象的大量存在,使《左传》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巫官文化与史官文化并存的产物。本文从《左传》文本中出现的大量卜筮现象入手,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巫官文化和史官文化彼此的消长情况。《左传》中记载的卜筮现象,正说明史官文化最终覆盖了巫官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
<左传>作为十三经之一,在经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不断推动其向前发展,至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清代汉学的复兴,清代<左传>学的主要内容是以考据学方法研究<左传>.<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过程及其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左传>考据学的发展,即重新确立了<左传>在<春秋>学上的地位、提倡以训诂考据方法研究<左传>以及坚持<左传>的经学正统地位等.  相似文献   
29.
<左传>丰富多样的称谓表达,是该书真实出彩的语言特点之一.尤其是以大量的谦称、卑称代替第一人称代词,以大量的尊称、敬称代替第二人称代词,称呼时故意抬高对方,压低自己,以表示对对方的格外尊重的称谓特点,更是<左传>委婉含蓄表达的集中体现.本文在肯定以上观点的同时,针对书中称谓复杂性和严密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交待是否明确、前后是否一致以及情理上是否牵强三个角度,在同先秦两汉其它典籍的校读对比中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0.
左传》所记各色婚姻现象为我们认识春秋婚姻文化提供了丰富史料。以婚姻六礼、送媵、罴报为主要内容的家长制婚姻结束了蒙昧时代的群婚和血缘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对维系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宗法制的操纵之下,婚姻日渐成为政治集团钱权交易的工具。然而,人的情欲的张扬是不可压抑的,代表着自由婚姻的私奔、择婿和从属于边缘婚姻的面首,显示出人性归于原始本真、追求愉快和满足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