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曾超 《天府新论》1998,(3):90-93
巴人极为尊信崇拜白虎,在巴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巴人“白虎”之影像,形成了特有的巴人白虎文化。深入考察巴人“白虎”的文化意蕴及其文化精神是很意义的。一、白虎:巴人的图腾人类最早的祖先是图腾,其功用价值就在于它表明了群体起源的同根同源性,是追根寻源的民族认同与归属,是维系群体统一,凝聚群体之力的情感,体现了传统继承之源。巴人以白虎为图腾,视白虎为祖先,史有明确记载,且得到当代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的普遍认同。潘光旦先生在纳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J一文中,经过细致慎密的考证,确认土家族是古代巴人…  相似文献   
52.
午后两点,艳阳当空,天空高而遥远,像一个无限的圆弧,抛向大地的另一边。 风极热,自沙漠里吹来,用力一吸,仿佛就可以嗅出撒哈拉的味道。  相似文献   
53.
鄂西土家族民间舞蹈肉连响与佛教关系密切。它延续古代巴人军乐舞遗风,融汇打莲湘的动律节奏,秉承"泥神道"的舞姿形态并吸纳莲花落的曲调唱腔,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源性和承继性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理所当然成为我国南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54.
古代巴人,是活动于我国南方长江中游一带地区的一个旺盛的民族,强悍的民族,有许多传奇和优美的历史故事。但由于历史久远,历史文献记载尚有不少疑难问题。因此,对于巴人的起源地望一直存在多种说法,未能形成共识。直到近1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鄂西清江长阳发现了我国早期巴人的典型遗址-香炉石遗址和大批夏商周时期的巴文化遗物之后,巴人的起源之谜,才终于成功揭秘。  相似文献   
55.
先秦时期,巴人西迁枳地,拓土创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建设,枳成为巴人入渝的立足点和第一个政治中心,既是巴国故都,又是巴人先王陵寝所在之地。在枳地,巴人、巴文化虽然历经千年沧桑,但是它的影响仍然极为广泛。至今仍然存在诸多有关巴人的传说与故事,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探研。  相似文献   
56.
处于祖国西南山地的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巴人先民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字是中华文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巴人及其后裔在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独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研究巴文化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及其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7.
"巴人"是今天土家人祖先认同中的始祖,但与土家及其先民的关系却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变化阶段:东汉时期,"巴人"祖先是土家先民三个主要族群祖系盘瓠蛮、廪君蛮、板蛮的祖先传说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蛮族融合并逐步遗弃了巴人祖先传说;唐宋以后,去蛮夷化潮流使"移民说"逐渐成为主流,逐步覆盖整个土家社会;20世纪50年代以后,土家的重建和复兴,"巴人族源说"成为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工具.以此证明,祖先认同往往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标志;土家人的"巴人祖先"认同,表达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意识和民族边界意识;祖先认同的历史变化,反映了民族自我意识取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58.
賨人之賨,本是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以后,国家对南方少数民族(所谓“蛮”)征收的赋税名称。賨人,即缴纳賨赋之人;但纳賨赋之人,并非尽谓賨人,盘瓠之裔的武陵蛮虽纳賨赋,却不称賨人。据史料考证,巴人即賨人,又称板楯蛮,为廪君之苗裔。賨人不仅遍布古巴国,蜀境内亦有之。所谓賨国,则形同古之部落而已。秦汉时,宕渠即为古賨国活动之范围。在此范围内,賨城遗迹甚多。三国魏晋以后,賨人逐渐北迁或东徙,与其他民族融合。宕渠之风俗,以渔猎为专长,敬信巫觋,善歌舞,其文化颇具特色,对于当下渠县地方文化建设仍是一笔可资借鉴、合理利用的遗产。    相似文献   
59.
作者在所著《巴风土韵》论巴人族源的基础上,对巴人的始祖和方国作了进一步的考辨。作者认为,巴人的始祖是西部的伏羲,非东部的太。先秦时,伏羲与太是两位不同的古帝;汉儒把伏羲与太混为一谈,引起了一些误解。商代,巴人有巴方和虎方两个方国,巴方在陕南,虎方在鄂北,后者是从前者分衍出来的。  相似文献   
60.
美国文艺理论家米勒认为“文学基本上是一种意识形式”,巴人通过《莽秀才造反记》中的历史叙事,既呼唤劳苦大众奋起抗争,又批判了劳苦大众抗争行为的残暴、无序,发出了历史永恒悲哀的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