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75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627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966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91.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解释了革命在俄国成功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遭到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代表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一股最富有创新性的潮流.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市民社会的领导权,创新文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并大力培养属于无产阶级的"有机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92.
郗彩红 《江淮论坛》2003,3(5):25-28
本文将中国市民社会在现阶段的发展,与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联系,并挖掘了市民社会中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起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从而阐述了现阶段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3.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安东尼奥·葛兰西指出,掌握文化领导权是引导大众走向自觉的最为重要的路线,而专注于经济上的领导权则会弱化政治领导.这一思想对于现阶段处于消费意识中的丧失精神家园的人们来说无疑有着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4.
塑造市民精神是推进城市现代文明的需要 ;市民精神是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一个城市的市民社会决定的意识形态 ;塑造市民精神应遵循地域性、导向性、实践性等原则 ;塑造市民精神需要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95.
徐文华 《齐鲁学刊》2003,1(5):121-12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理论过程中,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出发,开始步入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的真实面目,寻找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新的、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6.
论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遗产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主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人、市民社会、实践、自在之物、历史意识和自由等问题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遗产。马克思也十分重视蕴含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但他总是把辩证法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唯有重新解读德国古典哲学的遗产,充分展示出这一遗产的丰富内涵,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才可望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97.
方言剧传播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雨  赵雪杉 《天府新论》2005,(Z1):287-288
方言剧一直被认为是有一定区域局限性和观众局限性的剧种.但是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方言剧为大家所认可.方言剧的兴起与广泛传播有着多样的社会因素.方言剧也有着其他的节目形态不可比拟与不可替代的特征.本文在梳理这些因素与特征的同时,也在极力探求它所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8.
为了摆脱现代理性的困境,当代西方思想家们重新反思和批判现代性,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思想。其中,罗尔斯在人们的多元价值取向下达成"重叠共识"的"公共理性"思想最值得探讨和借鉴。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思想不但明显超越了那种在唯科学主义思维方式下制定的对某种统一不变的本质或原理的寻求——被称为"现代性危机"——的理论色彩,而且保留着现代性的理性主义菁华部分,与其他人的理论相比是更胜一筹的。  相似文献   
199.
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及其互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一川 《社会科学》2006,9(5):178-185
审美主义是中国审美现代性进程不可或缺的一副颜面,其双重源头即日常式审美主义和思辨式审美主义。周作人和宗白华两人可以分别视为两种主义在中国的代表。中国审美主义带着中国语境的深深印记,实际上呈现为两种变体——精英审美主义和市民审美主义。这两种审美主义变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而存在独特的互渗性关联,构成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200.
赵书 《北京社会科学》2002,(4):72-75,132
民俗,是指人们的风俗习惯,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表现,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是研究北京历史不可缺少的内容.健康向上的民俗,对于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昂扬的斗志,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民俗是塑造民族形象的文明标志,是展现古都风貌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加强北京民俗史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和北京市民形象建设有机结合,使城市充满人文关怀的时代气息,应成为推进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