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1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1031篇
社会学   147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241.
《说文解字》中的符号学思想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旨在从符号学视角,对《说文解字》加以新的观照。把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来理解和阐释,是《说文解字》中体现的语言文字思想的核心。《说文解字·叙》是许慎的汉字符号学纲领。其中,对汉字的符号性质、汉字符号的来源与演变、汉字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构字写词的方法与条例,字符的分类原则等等都有明确的阐述。《说文解字》正文则是对上述符号学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242.
上溯字源、分析汉字的造字法,从教学的角度看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缺乏,有些汉字的构造方式难以弄清,再加上古代汉字隶变、现代汉字简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汉字造字法的分析就难免出现一些穿凿附会的说解。关于“萨”字的构造,笔者就从可以找到的书籍中发现了几种相互矛盾且难以成立的说法:  相似文献   
243.
文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ま”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ま”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阐释“ま”类常用动词共同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ま”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244.
245.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代神话与传说,是先民创制汉字的主要材料。将古代神话传说融入汉字也是先民的创举。既然如此,这些汉字就可作为研究神话及古代传说的不可或缺的资料。  相似文献   
246.
“全汉字”的采集整理,直接的目的,是为建立“全汉字操作系统”提供全面、系统而又具体、可靠的数据;同时,也是从全新角度对古今汉字的再认识和大整理。本文报告了“全汉字操作系统研制组”两年多来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界定了“全汉字”的定义,提出了“字族”等新概念,阐述了全汉字的收字原则、字量、字序等,并进而指出,全汉字的整理研究,既是实践性、系统性很强的实际工作,又是理论性、探索性很强的研究工作。任重道远。在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过程中,全汉字研究有可能成为传统汉字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47.
248.
从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实际环境出发,讨论了文化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文化内容导入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等问题,为丰富我国的英语教学手段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249.
从汉字形体方面推求早期古文字本义的并不只是唯一依据,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每小标题头一句话用分号;隔开。分析古字为借字,今字增添或改变表示义类的形符成为后起声字;探讨古字原为表本义的象形字或形声字,今字增添声符或改换声符成为后起形声字;考察增添形符的后起形声字、改变形体的后起形声字,以及为古字引申义而造的专字成为后出本字;进而说明今字的形体也是推求本义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50.
众所周知,日本文字是以中国文字为基础创造出的,因此至今日本语言中仍有许多汉字、语法、及习惯表达方式中存留着中文的痕迹.但是,从语法形态的角度来看,日语和中文却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不仅如此,日语当中还存在有超越语言体系界限、独一无二的特点--对有生物和无生物的词语在动词使用上的区别对待.而且,因为这种区别性,造成在表达方式上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本文以有生物和无生物的区别为基础,分析了这些表达方式的规律和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