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45篇 |
免费 | 250篇 |
国内免费 | 17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817篇 |
劳动科学 | 879篇 |
民族学 | 454篇 |
人才学 | 5613篇 |
人口学 | 121篇 |
丛书文集 | 3480篇 |
理论方法论 | 1441篇 |
综合类 | 12113篇 |
社会学 | 5545篇 |
统计学 | 10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5篇 |
2023年 | 605篇 |
2022年 | 603篇 |
2021年 | 955篇 |
2020年 | 678篇 |
2019年 | 1061篇 |
2018年 | 211篇 |
2017年 | 677篇 |
2016年 | 1004篇 |
2015年 | 1238篇 |
2014年 | 2828篇 |
2013年 | 2404篇 |
2012年 | 2343篇 |
2011年 | 3185篇 |
2010年 | 2617篇 |
2009年 | 2576篇 |
2008年 | 2987篇 |
2007年 | 1815篇 |
2006年 | 1570篇 |
2005年 | 1590篇 |
2004年 | 1300篇 |
2003年 | 1321篇 |
2002年 | 1098篇 |
2001年 | 1011篇 |
2000年 | 769篇 |
1999年 | 321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96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建立留住核心人才的创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引进人才不易,留住人才更难,这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近几年发展中不争的事实。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聚才、育才、惜才、爱才”的人才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防止核心人才流失呢? 相似文献
72.
社会学视角对人才跳槽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行为、社会协同、社会流动等方面,而社会行为和社会协同等角度的研究尚比较薄弱。事实上,还可将研究进一步深入拓展到诸如社会角色、社会制度等更为宽广的视野。 相似文献
73.
文章根据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的关系,设计了本科教学的机械设计技能培训模块,为培养大学生的设计技能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74.
张安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从与美回信息大业的比坡中可以看出:我国信息产业中的计算机发展将高速化、小型化、集成化、多媒体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数据库业将社会化、多媒体化、特色化、标准化、产业化与商品化;信息存储将更大容量化;信息传递将更网络化、高速公路化;信息服务业将更高效化与体系化,信息人才将复合化、综合化与智能化;信息产业发展将高速化、国际化与多极化. 相似文献
75.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2)
为了实现科教兴渝的理想目标,重庆大学树立了直辖意识与大教育观念,并重新确立了扎根重庆的办学方针,一年来从科学研究、办学形式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积极为区域开发作贡献。 相似文献
76.
<正> 当今,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作为科学技术载体的科技人才则成为21世纪一个国家竞争的核心。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大省和人才资源大省,充分利用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用好科技人才资本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 相似文献
77.
78.
从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特点来看,北京地区利用人才优势。可能会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研发基地;珠三角在产业结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仍然会以电子信息产业的生产制造见长。但同时会增加研发和孵化的比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链较长。成为集研发、生产和孵化基地为一身的核心发展地带;中西部地区在总体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虽然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尚小。但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具有较高的自主研发能力和高附加值的特点。这四大企业聚群区虽然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和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他们之问仍存在着竞争。珠江三角洲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长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79.
1、流动增值人才的使用效益与人才的流动率成正比例。
美国管理学者调查证实,一个企业中,最高创造力的人往往是从其他组织转移进来,并在本单位工作2—3年的人。人才流动不但是调整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需要,也是人才自身成长发展、实现价值的需要。为了使人才更便捷自由地流动,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树立人才资源共享的人才观念,畅通人才进出渠道,引进自己短缺急需人才,输出本单位富余闲置的人才,在动态中优化配置,实现流动增值。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