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3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8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78篇 |
社会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张云筝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84-87
在宋王朝由繁荣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高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听政。从元祐复杂政局中,可以更加客观辩证地评价高太后。高太后有功有过,她起用反变法派,废罢新法,使国内社会矛盾趋向缓和,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维护了宋王朝的发展与延续,但是元祐时期统治阶层内部党争激烈,对外妥协怀柔政策遭到失败,高太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太后个人品德优良,不能因众多的赞美之词,而抵消她元祐听政的缺憾。 相似文献
92.
死刑的设立在我国有着很久远的历史。这不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杀人偿命、杀一儆百等等。然而,随着对我国人权意识的日渐觉醒和各国废除死刑的范例日益增多,人们对于本国死刑废除的日期也越加关注起来。 相似文献
93.
94.
郭晓刚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6-39
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等定罪量刑原则以及犯罪与刑罚的一系列条款,较好地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例如,刑法宪法化的程度还不够完善,人权保障在刑法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老百姓对刑法的认知还不够准确,死刑条款较多,等。在人权入宪的新形势下,为了强化我国刑法的人权保障,应当运用宪法保证刑法的实施,对刑法的理解应当进一步地升华,逐步减少死刑罪名,建立一套和现代法治精神相符合的保安处分制度等。 相似文献
95.
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福成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4,13(1):72-75
陪审制在我国的存废问题,长期以来学者们争论不休.本文在宏观上理清了陪审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在微观上分析了陪审制在世界范围内衰退的历史原因、陪审制的民主、监督价值以及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具体作用,从而得出结论--我国必须废除人民陪审制度. 相似文献
96.
清末废科举的文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20世纪中国文化的演进产生了多重文化效应:一是打破了儒学上千年来的独尊地位,开启了中国社会摆脱传统和否定传统文化的先河;二是瓦解了士绅阶层;三是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却导致了教育的贵族化;四是促进了近代学术的转型与发展,却产生了专营"术"而忽视"学"的后果. 相似文献
97.
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转型产生很大影响。首先是打破了儒学上千年来的独尊地位 ,却开启了中国社会摆脱传统和否定传统文化的先河 ;其次是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却导致了教育的贵族化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最后是促进了近代学术的转型与发展 ,却产生了专营“术”而忽视“学”的后果。 相似文献
98.
在近现代史上有三个禁娼坚决的政权 ,它们是太平天国 ( 185 3~ 186 4 ) ,十月革命到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的苏俄( 1917~ 192 1)以及改革开放前夕的新中国 ( 194 9~ 1978)。 相似文献
99.
刘佰合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6):53-57
张之洞于戊戌时期按照“存其大体而斟酌修改之”的思路,设计了一套对科举制度进行体制内变革的方案。清末新政时期,为推广学校和培养新式人才,张之洞先后提出分科减额渐废科举和立停科举的主张,从而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最终停废。在筹议变废科举的过程中,为减缓变废科举的社会震荡和延续中学之命脉,张之洞主张实施一些补救措施,这种趋新之中的守旧意识,正体现了张之洞的文化关怀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