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31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净几群书外,闲堂一物无。中间任灰烬,终与蕙兰俱。"试想一下,在书案之上,燃起香炉,在烟雾缭绕之中,读书作画弹琴下棋,是何等的惬意舒服!香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鼎",而真正意义上的香炉诞生于汉代。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中写道:"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博山炉的出现开创了香炉的历史,从此延绵千年。香炉材质繁多,主要有金属、陶瓷、瑜石、磁、紫檀等,器形多种多样,有鬲式、  相似文献   
102.
明代万历年间,总漕与总河出于部门利益考量,围绕治河方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导致万历五年和万历二十六年两次合并。二者争斗看似是治河、通漕与维护祖陵的理念之争,实则体现了万历年间复杂的政治生态。明代总漕设置于景泰年间,总河设置于正德年间,设置目的在于应对黄河决口后临时性的漕运危机。总漕与总河的设置仓促而成,其职掌多有重合之处,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组织效率低下与相互争斗的泥潭。这是明代体制性弊端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3.
《人口文摘》2016,(6):30-30
假文物、假名家书画这些玩意,自古就有。在明朝万历年间,吴中一带古董赝品更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里,就有详实记载。他还放了一句狠话:“骨董(古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  相似文献   
104.
康熙帝的“天命思想”多表现于“为民祈天”、“赈灾救灾”等诸多方面,在关于天与人事的关系上,除了“奉天行事”的使命感外,还重视人的作用。与历代帝王不同的是,康熙能充分使这种“天命思想”与皇权高度统一,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天命思想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5.
杨婧雅 《江汉论坛》2023,(1):106-118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我国首次采用西方测绘方法,在全国范围实测后绘制的有地理坐标的地图,在我国地图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虑其数学要素和地理要素都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平,对该图湖广地区进行分层数字化,可形成以该图完成年代为时间界面的、覆盖目前湖北湖南两省范围的基础历史地理信息和地名数据库,为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应用提供基础;可以考察清代一系列地图地理要素的流传过程,进而分析湖广地区的国家管控过程和地域发展历程,可望破解以往一些历史政区研究的学术难题。自清代中后期,湖广地区总图和湖北湖南省图基本都渊源于《皇舆全览图》,光绪年间湖北湖南两省新一轮地图测绘与舆图绘制也继承了《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技术及绘图方法,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吸收《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长处、参照李兆洛《皇朝一统舆地全图》基础上绘制的湖北本省舆图。《皇舆全览图》对湖广地区方志地图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先进测绘技术的运用基本上到清朝后期才体现到方志地图上。  相似文献   
106.
《古文苑》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文苑》一书,世传北宋孙洙得于佛寺经龛,据说是唐人旧藏古文章。由《古文苑》辑录《石鼓文》、《诅楚文》、《峄山刻石文》的情况可知,此书并非唐人所藏,其成书时间大致应在宋代。从现今存世较为完备的宋代四种目录书籍——《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和《直斋书录解题》的成书时间和其所录书籍及南宋其他文献记载看,《古文苑》实出于南宋学者之手,其成书时间大致应在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至三十一年之间。  相似文献   
107.
清代律典虽说是直接详绎《大明律》的产物,但由跨王朝的宏观视野来看,它至少是战国李悝《法经》以降历朝历代修律成果的结晶.经由顺治、康熙、雍正与乾隆四朝持续近百年的不断完善,至乾隆五年,《大清律例》终于告成刊行.至于定例,整个清王朝都在不断修订扩充,成为因时因事发展法律的重要方式.清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一事一例;它的动态结构,包括情理→律例,这是立法环节;律例→待审案件→情理,此乃司法过程;成案→通行→定例,可谓准立法程序.这一法律体系的基本特点,乃情理与律例永远处在开放的循环过程之中.《红楼梦》所述"探春断事"虽属"家法"的运行,但与《康熙起居注》所载"康熙折狱"对比分析,可清楚地探知清代法律体系的形成机制、动态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8.
文章以收载于清乾隆年间《汾州府志》中的《新设汾州府碑记》为基础,结合《明史》、《明实录》等史料对明代汾州府这一统县政区的设置原因、过程、结果及其意义进行了论述.认为,万历年间汾州升府作为明代山西政区变动的重要内容,与政府对地方社会控制需求加强之间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9.
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城内村,有一座建造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城堡诒安堡(又名诒安城)。2001年6月,诒安堡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赵家堡(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府第(又称新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在一个乡里,相距不过2.5公里,构成五里三城(赵家城、诒安城、新城),在闽南农村实为罕见。曾有学者评论说,诒安堡是中国闽南乡村古城的缩影和活化石。  相似文献   
110.
王国华 《可乐》2010,(8):19-19
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要赏赐戍边战士们衣物,命令宫女缝制。衣服发下去后,一名战士在自己的短袍中发现一首诗。诗日:“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