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31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罗海岩 《领导文萃》2013,(13):120-121
康熙书法造诣很深。他以书法辅助政治活动,宣传政治意图,改善满汉文化,融洽君臣往来。书法的功用不亚于其六下江南。他的书法雍容典雅而又清丽洒脱,颇能体现他的性情和审美水准,充溢帖学风范和帝王之气。我们一般认为字如其人。康熙为例,他治国理政,颇多建树,管理着政军民学,辽阔的疆域和盛世之势使其有综合、平衡、协调,加之反复、比较之风,这些反映在书法的风格上,自然会圆润  相似文献   
462.
康熙重信息     
  相似文献   
463.
夏艳 《理论界》2008,(5):140-142
本文通过德音与诺岷耗羡归公方案的对比分析,证实了康熙61年山西省已建立耗羡归公制度,将山西省和全国实行耗羡归公制度的起始时间,从雍正朝推前到康熙朝。  相似文献   
464.
吴兆骞赎归反映了清初特定的政治文化生态。康熙帝虽对吴兆骞所献《长白山赋》览而称善,但他绝非像一般文人那样仅仅着眼于其华美的词采,而是看重其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意义。吴兆骞归京后参与以容若为中心的花间草堂文人雅集,并非只为以文会友,而是有着深隐的心理动机。康熙帝所推行的文治策略及当时满汉矛盾的缓和,是吴兆骞得以赎归的根本原因。通过吴兆骞赎归这一事件也可觇视江南文人心态之变迁。  相似文献   
465.
康熙朝?明史?开修于康熙十八年,历时二十五年,康熙四十三年戛然而止,未能成书。康熙是一位极其强势的帝王,其御编的几十种图书大部分开修、成书于此时之后,皇子争储影响?明史?成书等成说难通;?明史?甫开局康熙即紧盯纂修进程,经常发出编修谕旨,?明史?未能成书的主要原由须在康熙思想中找寻。  相似文献   
466.
467.
辽河,汉时称大辽河,清代亦称巨流河。辽河流经沈阳地段的岸边有康熙年所建的巨流河古城,古城所在地新民古称潢南,此名来源于辽河的另一个古称——潢水,而狭义的潢水当是指辽河源头之一的西拉沐沦河。西拉沐沦河发源于内蒙克什克腾旗,其源头称为潢源。寻找潢源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于是在2012年的夏天,参加“辽河源采风”活动,从潢南出发,向潢源进发。  相似文献   
468.
沈阳故宫大政殿建于公元1625年,最早称为大衙门,俗称八角殿,1636年皇太极定名为笃恭殿,康熙时期更名为大政殿。清入关前,满文将殿均写成衙门,意为办事的衙署。大政殿建立之初的功用是作为努尔哈赤的金銮殿,但尚未建成使用,努尔哈赤就病逝了,因此它并未发挥设计之初的功用。皇太极时期将大政殿作为议事、集会等重大活动的地方。大政殿位于沈阳故宫东路建筑正北居中,建于约1.5米高的八角形须弥座上,台基用青砖垒砌、外镶雕刻石条。从下至上由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几部分组成。上绕以雕刻精细的荷叶、净瓶状青石  相似文献   
469.
<正>威丰是个布阵高手话说咸丰逃到了热河之后,不久病死。临死,咸丰宣布,从今而后,我儿子载淳就是大清帝国的第十届皇帝了。但是小载淳刚刚6岁,还在尿床啊,怕他缺乏经验,被洋鬼子欺负,所  相似文献   
470.
赵元波 《人才瞭望》2016,(13):80-81
中国人自古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读书中举做官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所谓“学而优则仕”.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安徽仙源县举人王致和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滞留京城,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会试落第了,想起经年累月的寒窗苦读现在却一事无成,王致和不禁悲从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