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31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61.
大宅门里读懂同仁堂 少年康熙曾得过一场怪病,全身红疹,奇痒无比,宫中御医束手无策,康熙心情抑郁,微服出宫散心,信步走进一家小药铺,药铺郎中只开了便宜的大黄,嘱咐泡水沐浴,康熙按照嘱咐,如法沐浴,迅速好转,不过三日便痊愈了。为了感谢郎中,康熙写下“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并送给他一座大药堂,起名“同仁章”。  相似文献   
562.
山西双塔联     
罗辛 《人才瞭望》2013,(4):36-36
山西有多处双塔,最著名的是太原永祚寺双塔,因塔为明万历年间五台高僧奉敕所建,故五台中台演教寺有联曰:“五台县,玉台山,山上五台;双塔村,双塔寺,寺中双塔。”  相似文献   
563.
为了控制臣子,皇帝有时故意让你腐败,他纵容臣子腐败反而成了统治的一种手段。满朝文武,有几个屁股上是干净的,谁的头上没有辫子?康熙说,揪住你的辫子,头上老有一把剑悬着,你只有老老实实夹紧尾巴,俯首帖耳。你的尾巴捏在上司手上,只能唯上是从。否则,判你个满门抄斩。皇帝治贪,意在保持一种威慑,而不能动真格的。京剧《三娘教子》里有句台词:"高高举起,轻轻打下",名虽为"打",但在那  相似文献   
564.
丘生 《中华魂》2014,(21):36-36
活在当下,言论自由,观点纷呈,人们不再像当年那样担心被"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这无疑可喜可贺。但现在一些人说话口没遮拦,相当雷人,真让人怀疑他们的大脑是否还正常。比如,有人说反腐败已经使官员"官不聊生"。眼下官员因为反腐,生活上果真到了饥肠辘辘、朝不保夕、难以生存,"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吗?写过《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帝王系列小说"、对历史深有研究的作家二月河予以反驳,他说反腐未到"官不聊生"程度。本人也曾经是一个官场小吏,坦白地说,我认为反腐导致"官不聊生"在理论上是根本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565.
清代中期是中朝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朝鲜频繁派出使臣进行朝贡外交,擅长文学描写的使者也意外地描写了中国皇帝的形象,其中就包括金昌业笔下的康熙皇帝。在朝鲜朝燕行使臣金昌业眼里,清朝皇帝康熙不再是别人眼中那个“面貌丑陋”“举止轻浮”“行为放纵”“进退失据”的荒诞形象,而是一位“神气清明”“朴素节俭”而且“文武兼备”“励精图治”的理想形象,即康熙形象成为了略趋理想化的君主形象。金昌业在作品中以一个异国作家对康熙的理解和想象,置换了一个缺席的社会总体想象,从而显示了他自己所向往的一个虚构的空间,表现出了褒奖或针砭康熙的某些观念。  相似文献   
566.
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也是清代最辉煌的时期,既是研究清史的一把钥匙,也对我们今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把康乾盛世放在全球视野下进行研究,用世界的眼光看待并研究康乾盛世,这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567.
吴艾坪 《民族学刊》2023,14(2):143-149, 166
清代中前期,清廷试在今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族聚居地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但改革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随着外来百姓不断迁入该地,人地生产矛盾愈发严重,导致该地屡有劫掠事件发生。至道光朝升级为几次大规模“边患”。成都将军作为彼时统领该地的最高军事长官,通过武力镇压和拟定章程等举措参与到“边患”事件治理中。但碍于清廷未能解决问题之根本,加之受制于国力的式微、武备的废弛、官员的贪污懈怠等内在因素,诸多举措看似合理,实则加深了当地“边患”,并带来一系列恶劣的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