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根据2000年和2005年石棉县、泸定县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胁迫下大渡河中游地区石棉和泸定两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五年来大渡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是呈带状变化,变化区域主要沿大渡河流域两岸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型水电工程的修建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至未来十五年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以耕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水域、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大量减少会引发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1936年10月15日,在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前夕,毛泽东同志曾亲笔致函一位红军高级将领——"伯钧同志:闻你在六军,为红军庆得干才!你的身体好否?同志们都想念的。我们都好,相见之期不远,愿共努力!此致革命的敬礼!"这位被毛泽东誉为红军"干才"的传奇人物就是红六军团军团  相似文献   
23.
76年前的今天。22名中国工农红军勇士誓死“爬”夺泸定桥。如今,我们沿大渡河奔泸定,攀爬夹金山,踏访两河口,探寻红军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24.
图说长征     
《中外书摘》2006,(12):46-47
泸定桥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大渡河上.是川康交通要道。1935年5月29日晨.红军先头部队占领泸定桥西桥头.并于当日下午发动进攻.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阻击.飞夺泸定桥.占领泸定城.使红军主力顺利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国民党政府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相似文献   
25.
《中文信息》2006,(8):33-39
色达草原,位于长江主要河系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游地带,与甘孜藏区石渠扎溪卡草原构成境内最著名的天然牧场。沿色曲河北上、河的两岸,成百上千条牧草丰美、开满各色野花的草沟,延绵起伏的山脊,向东西方向延伸而去。  相似文献   
26.
木溪 《百姓生活》2011,(9):61-62
海螺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东坡,是青藏高原东边的极高山地。贡嘎山主峰脊线以东为陡峻的高山峡谷,地势起伏明显,大渡河咆哮奔流,谷窄水深,崖陡壁立。在不足30公里的水平距离上竞达到6500余米的高差,形成举世罕见的大峡谷。  相似文献   
27.
老唐子 《社区》2013,(17):36-37
巴蜀古寺乌尤寺地处乌尤山上,始建于唐。乌尤山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为李冰所凿离堆,古称“中流砥柱”。北望乐山大佛,西眺峨眉仙山,钟天地之灵气,风光独胜,因乌尤寺而为佛教名山。  相似文献   
28.
重走长征路     
小象 《山西老年》2010,(8):32-33
两万五千里长征,这究竟是怎样的艰辛历程?革命先辈们跨越万水千山,历尽千难万险,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在中国革命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  相似文献   
29.
地质遗迹调查和价值分析是开展地学旅游的前期工作。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布广泛,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与开发保护,可以降低该地的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对地质遗迹的影响。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选择15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与最小相对信息熵建立公园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对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环境承载力研究,发现大渡河峡谷地质环境承载力较好,总体上呈现“北优南差”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对大渡河峡谷环境承载力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建立基于地质遗迹分级与承载力评价的分区方法,将该公园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分为复合开发区、一般开发区、重点保护区与严格保护区。  相似文献   
30.
根据2000年和2005年石棉县、泸定县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胁迫下大渡河中游地区石棉和泸定两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五年来大渡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是呈带状变化,变化区域主要沿大渡河流域两岸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型水电工程的修建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至未来十五年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以耕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水域、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大量减少会引发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