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546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33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054篇
理论方法论   244篇
综合类   2894篇
社会学   993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70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张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0,(32):107-108
受其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影响,美国高校德育在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它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经验对我国应用型大学德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高校德育特点的研究,推动国内应用型大学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23.
德育思想是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人们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常将之概括为道德型文化或以道德为核心的文化,这应当是很中肯的。作为道德文化儒化的主导途径是德育,所以传统文化对德育的影响很大。本文将从儒家文化、家训文化、这两个方面来简述传统文化对我国德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高校学生对校园生态现状不甚满意,学生个体发展由于一些原因而存在失衡现象.回归学生现实生活,营造绿色人际关系,走出教育生态中的局部生境,减少校内生态位的重叠,建立校园危机干预机制,是实现高校学生的生态学管理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25.
支爱文 《中文信息》2021,(10):191-192
教育的意义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应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修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认知,促使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的原则和观念,借助得天独厚的育人素材,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针对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26.
论体育与德育智育的相依相辅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涂娅菲 《云梦学刊》2001,22(4):105-106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为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从教育角度出发研究人才,就是要探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揭示三者之间相依相辅的辩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27.
28.
书法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它是了解中国文化最好的切入点,书法艺术史中提供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鲜活教材。书法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爱国思想,学习书法也是磨练意志、促成人的内心和谐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有效办法。书法艺术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9.
面对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在我国加入WTO后,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在大学生中真正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调整人才素质结构,以适应国际化的需求,是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进一步调整德育方法,强化德育效能,引导学生认识道德的价值与力量,指导学生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学习道德文化,从实际运用的角度重视道德完善。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以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和宣传,加强高校的德育向社会的渗透与影响的力量。  相似文献   
30.
正德育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基础教育,德育的水准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识,道德教育是社会范畴的意识领域教育,没有考量机制也没有标准可言,只能通过具体的表现界定其道德水准。道德的遵守也同样没有考量机制和惩罚机制,只能通过社会舆论、日常的约定俗成等来维系。因此,学生道德理念的提升不是能够通过考试来强迫学生进行的,也没有具体的考量办法,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德育理念,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