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78篇 |
免费 | 242篇 |
国内免费 | 12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33篇 |
劳动科学 | 153篇 |
民族学 | 225篇 |
人才学 | 662篇 |
人口学 | 221篇 |
丛书文集 | 2727篇 |
理论方法论 | 744篇 |
综合类 | 8471篇 |
社会学 | 2631篇 |
统计学 | 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79篇 |
2022年 | 203篇 |
2021年 | 314篇 |
2020年 | 245篇 |
2019年 | 269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312篇 |
2015年 | 570篇 |
2014年 | 1169篇 |
2013年 | 1054篇 |
2012年 | 1208篇 |
2011年 | 1371篇 |
2010年 | 1378篇 |
2009年 | 1392篇 |
2008年 | 1578篇 |
2007年 | 1082篇 |
2006年 | 930篇 |
2005年 | 828篇 |
2004年 | 726篇 |
2003年 | 642篇 |
2002年 | 530篇 |
2001年 | 490篇 |
2000年 | 436篇 |
1999年 | 223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94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1.
论罪刑法定主义诞生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刑法定主义可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来把握其内涵,但观念层面的罪刑法定主义对于追溯和厘清其思想基础更具意义.近代罪刑法定主义得以诞生之思想基础乃是启蒙的自由主义思想,包括洛克的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理论以及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而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心理强制主义实际只为罪刑法定主义确立为刑法的基本原则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2.
彼得拉任斯基心理法学说的主要观点1.法的概念.法是同时具有命令性和归属性的伦理冲动.2.法有分类.法有官方法与非官方法、实证法与自觉法.3.法和国家.它们紧密相关,最重要的是国家要为法律服务,以利于社会法律心理.4.法、正义和道德.法和道德都是伦理冲动,但法律心理与道德心理又是彼此不同的,正义只是心理的自觉法,属于法的范畴而非道德范畴.5.法的功能与发展.法涵有作为动机的功能与教育功能、分配功能与组织功能.法随着自觉法和社会的变化,而接近或远离"爱的理想".最后部分是对彼氏心理法学说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13.
寿夭不贰而死生贞,学诲不倦而仁智定.
出处:《周易外传》卷七,中华书局版.
赏析:这是王夫之论修身立命的一句名言,说明一个人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孜孜以行,就能够获致一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定力并成就纯熟的道德品质.孟子说:“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寿指生命时间的短长,一般把没达到一定的年龄而逝世称之为“天”,而把长命或活得岁数大称之为“寿”.“不贰”,即不疑惑,诚如朱子所说“知天之至,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 相似文献
114.
115.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通常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因此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令他惊奇的是,不久后他发现自己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中的重要原理:装作有某种心情,往往能真正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较有自信心,在事情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相似文献
116.
卿前东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11)
总结多年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的经验,探究青少年心理变化规律及释放心理压力方法对于足球比赛的取得成功重要意义,从而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做好赛前、赛中以及赛后的心理调控,并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和技术策略进行有效调节. 相似文献
117.
杨姗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Z1):252-253
声乐表演中发挥失常的表现很多,有的是心理紧张造成吸气浅,有的是太想喝好导致发挥失常,有的是紧张过度造成喉头上提与喉咙关闭。克服发挥失常的基本方法是:坚持到底,不轻易放弃;用感情歌唱;克服过度紧张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8.
高校学生应激反应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激是由意外的刺激引起的紧张状态;从广义上说,应激可以以理解为不良刺激所引起的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现代生活的全方位、多层次、变化快而多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巨大影响。而在应激下青少年可能会出现精神和行为方面的异常,致使社会适应下降。 相似文献
119.
为促进研究生在学术梯队中的心理适应和成长,进而促进高校学术梯队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借鉴生态系统理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某高校学术梯队部分成员进行了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在团队合作良好的学术梯队中,研究生更倾向于通过融入和合作的方式谋求自我成长和梯队发展。研究将研究生的发展置于学术梯队生态系统之中,建构了研究生成员、导师成员及梯队系统共同促进和发展的内部作用模型,并着重指出研究生对于学术梯队维持和发展模式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其融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0.
魏屹东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适应性是主体适应其环境的特性,是物理演化系统和生物演化系统的本质属性,反映在认知上就是适应性表征。适应性表征也因此成为知识显现的方式和创造的核心,具有协调性、匹配性、互补性、模拟性和类比性,其表现方式有直接具象表征、间接具象表征、直接抽象表征和间接抽象表征,分别对应于经验主义、建构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实在论。适应性表征的实现是通过科学理论核心概念的变化、定律的凝练、理论的更替、模型推理和世界观的改变展开的,具有经验上的适当性。这种经验适当性不仅是感知层次的体验,更是一种认知模式。在认知意义上,经验也是基于心理模型的,心理建模的路径有思想语言、心理表象、心理命题、思想实验和心理模拟推理。这种基于心理建模的适应性表征为科学认知和科学发现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