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9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657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5 毫秒
331.
高校大学生作为庞大的年轻群体备受各界关注,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生管理存在着学生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引导力度不够、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不重视职业规划的问题。应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从做好价值引领、重视网络思政工作、实施隐性教育、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四个方面提出学生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32.
冯至的《十四行集》与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均创作于以救亡为主题的动乱年代,但这两个文本的哲理化明显得到了发展,近于启蒙主义的人文特征也非常显著.在此之中,人文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理性与人性,构成了《十四行集》与《审美教育书简》的融通关系,呈现出合目的性的审美诉求,诗与思交互确认.作家的博学多才和忧患意识的心态,保证了作品的终极目标指向人类和谐、解放和自由,这是两者融通的另一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33.
张中 《理论界》2009,(11):131-133
自由审美与浪漫审美一直是中西方美学主题,也是中西方千年未决的祈盼和难题。自由审美作为审美纵向逻辑一直是贯穿于西方审美心理的主线;而浪漫审美逻辑作为17世纪中叶以来崛起的审美范式业已体现出不同的表达样式。它和自由审美共同构成了纵横交织的审美逻辑及其演进——从理性到非理性的人本逻辑,从我思到我在的反思逻辑,从寓言到身体的救赎逻辑。这三者在纵向演进的途中共生并相互绵延和交织;同时,这三者的演进也都体现了从外部客体到内部主体的自觉自由立场和自我的回旋反照。然而,在现代性的催逼之下,自由和审美逻辑及其表现形式也都是步履维艰并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334.
叶嘉莹从庄子"七窍凿而混沌死"的故事,生发出"七窍虽凿而混沌不死"的诗学理想,这种批评境界和追求,显示出叶嘉莹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相结合的批评思路,是叶嘉莹面对现代性的一种抉择,一种应对策略,也是她传承中国诗学传统的使命感之体现.  相似文献   
335.
论思州田氏与元明思州宣慰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敏 《民族研究》2001,(5):83-89
自唐至明,田氏一直是黔东思州望族大姓,在黔、湘、鄂、渝边区举足轻重。本文对思州田氏的渊源进行了考辨,认为其族属应为土家族,元明思州宣慰司当为土家族土司。文章对思州田氏在元明两代的主要活动、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中央王朝对它的管理以及明初改流、田氏覆灭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基本梳理出思州田氏及思州宣慰司的历史发展轨迹。文章对诸籍记载各异、甚至矛盾的史料作了许多考辨,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如认为思州一分为二(即南、北思州)应在元初,而非传统认为的元末;明初曾在思州直辖境内设置卫所等等。  相似文献   
336.
有人说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是诗人,连吃斋念佛的僧人也是如此。与前代僧人不同的是,唐代的僧人在诗中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他们一改过去僧人对佛祖的虔诚、对佛国天堂的向往,而多表现出对生命有限性的强烈体验与感受,在他们的诗中多流露出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意识,人生的短暂倏忽使唐代的诗僧一方面有及时行乐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渴望及早留金石之功、建不朽之业,企图以世俗的声名去实现人生的永恒价值。唐代僧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使他们的诗歌带上了浓郁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337.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是根据教学客观规律形成的教学理论体系,强调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本文应用诱思探究教学方法对高中地理中《西北地区》作典型教学设计,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每个认知过程,实践系统地理中的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338.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被公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因为它集中了陀氏一生"全部最珍贵的思想",同时这部作品耗尽了作家最后的精力才华,使他匆匆地走完了人生之路。但这部作品却影响深远,因为后世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作家一身经历坎坷,儿时又在基督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因此,陀氏充满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爱与同情。作者也曾经对上帝产生过怀疑,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却认为,人类应当忍受精神上的斗争和精神复兴的痛苦。因此矛盾的陀氏在其创作一直秉承着有关罪恶救赎与精神复兴的思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认为人类应该宗教中找到自身的救赎,《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将这一创作思想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339.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自朱熹以来多释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样解释不仅不合逻辑,难以实行,而且与《论语》本章立意相捍格。本章立意乃"勉人为君子"。按照孔子言说的语境,他是告诫君子要"主忠信",不要和忠信不如己者为友,这既是君子的交友原则,也是孔门的交友之道。在交友问题上,不仅孔子能够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而且孔门弟子都能深切领会,身体力行。子夏与子张在交友问题上的意见分歧,只是理解分歧,不是原则分歧。子夏所说"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坚持的是"无友不如己者"的交友之道。子张所谓"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是指君子的接人待物,治国理政。前者是狭义的交友,后者是广义的交友,所论不在一个层面。而作为孔门交友之道的"无友不如己者",与"道不同不相为谋"同义,不能与一般的社会交往混淆。  相似文献   
340.
《东岳论丛》2017,(3):15-23
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推向新的境界。这一科学体系,贯彻并体现着实践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自觉表征着马克思"历史地思"的运思方式,既是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指导下的新系统思维,也是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