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21.
越来越多的80后走入社会,开始就业、择业,随之而来有懵懂的喜悦,有奋斗的艰辛,有来之不易的成功,也有相伴而生的诸多问题。而关于性别角色的冲突问题是其中之一,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2.
中性日渐成为流行文化的关键词,冲击着传统审美观和社会性别观。中性化现象的背后,则反映着被颠覆的社会性别规范以及被社会文化所建构的生活态度。酷儿理论的性别操演概念解释了中性文化存在的内在必然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指出了受众接受中性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同时,中性文化的传播还体现了人们固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对社会变革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3.
男装女性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西方均出现过男子选择女性装束的现象。男装女性化作为男性的着装风格选择,不仅反映着男性着装者个性化的心理特点,同时服装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现象。进入20世纪以来,男装女性化成为多元文化的表现,成为时尚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指出男女成就动机的差异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大多数女性可能具有惧怕成功的动机;其二是男女在成就的归因方面存在着差异;其三是男女的成就动机在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第二部分论述了男女成就动机差异形成的原因,指出差异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的早期社会化、学校教育、社会分工、社会传统和文化角色  相似文献   
125.
严祥鸾 《浙江学刊》2006,(3):209-215
该文从科学是一种性别化的社会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以新竹科学园区的科技产业的社会分工状况为研究背景,根据数据资料、参与观察以及深入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讨论性别关系如何在科技职场展现、建构。同时,指出科技如何透过劳动过程的控制并再次建构性别关系:科技专家和科技官僚如何将社会性别关系透过工作场所的机械化和科技化的设计,配合组织管理政策,建构科技性别化的工作关系。而复制的性别化的工作关系,进一步强化社会性别关系。  相似文献   
126.
反传统性别定型观念--被忽视的教育盲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传统性别定型观念形成和传统性别定型观念严重阻碍了人类的自身发展的分析,认为有必要引起人们对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尤其是性别刻板观念形成的重视,这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人急不可待地掀起构建家庭生活的热潮.婚龄的骤减、结婚率的攀升和家庭数量的增加,给美国带来了“婴儿潮”.这种现象缘何发生?为回答这个问题,本文试图以冷战文化为背景来研究这一时期美国家庭复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8.
“精神隔绝”一直被视为卡森·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主题。本文结合作家的创作理论 ,通过对《心灵是孤独的寻求者》的分析 ,指出 ,作家一直视反映、揭示社会问题为己任 ,通过一个个孤独人物的塑造 ,深入而全面地探究了导致人类隔绝的社会根源 ,肩负起一名“道德分析作家”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9.
学校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双性化作为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其模式符合时代对性别角色的要求。研究学校体育在双性化人格养成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优势,并分析现有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目的是使教育者更好地发挥体育学科的人文功能,促进学生优良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