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伦理政治的涵义比较宽泛,一是指伦理作为政治思想体系的出发点与归宿;二是说伦理与政治达到了一体化的程度,即伦理原则、规范具有政治性的功能,并被统治者定为治国方略。前者是从理论建构来说的,后者是从社会实际而言的,本文探讨的是前一方面的内容。中国第一个较为完整的伦理政治体系构建起来,是在春秋时代,主要人物当是孔子、孟子与荀子。他们对人性善恶做了深层次的省思,以内圣外王为其高境界的理想,开始将伦理政治的基本形态逐步昭示于世人面前。伦理与政治相结合,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此有必要作一个主线的…  相似文献   
42.
孟子的性善论和仁政说构成了其内圣外王思想的基本内涵.孟子的内圣外王之道不但将儒家的内圣之学和外王之道有机地结合与统一起来,而且还体现了鲜明的实践哲学特征.孟子不但使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在体系上更加完整,而且还在实践哲学的思想层面上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儒学的思想内涵,从而使中国传统哲学呈现出的多样态的学术面貌和思想进路.  相似文献   
43.
性善论”是传统儒学的重要哲学基础。它不但对人性之学,乃至对中国古代法制尤其是自汉代以降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依然给现今的国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性善论”如同幽灵一样沉在中国民众的心灵深处,一直在斥拒着法治理念、规则意识,如同当代中国法治的毒瘤,给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4.
刘鉴泉先生的“性说”,立足于孟子的性善论,融汇儒道天人一贯、尽人以合天的思想,批判了告子人兽不分的错误,进而批判了西方文化“适者生存”、把人视为动物的社会进化论;批判了自七十子裔以来历代“性说”论者在视“善”为性的同时,亦视“恶”为性的肤浅与荒谬,进而高扬了作者“任天”、“圆道”的学术理想与人生理想。由于其学说诞生于后五四时期,因此具有相当强烈的针对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仁政"理论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地主阶级专政的特殊理论形态.本文全面地分析了孟子"仁政"理论的内涵,揭示了其理论体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46.
在我国,性善论是随处可见的,世界上少有哪种文明更像我们如此的强调个人修维,正心,修身,心不正则难有所为,穷则独善其身,所以,人性本善,人变坏,那也是因为后天受到了感染,而善是可以通自律自治重新找回来的,所谓克己复礼,性善既可以修为修身立命之纲,也可以作为当权者教化子民的思想工具。  相似文献   
47.
徐克谦 《中州学刊》2006,(5):166-170
关于“欲”即人的欲望的理论,是先秦儒家人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儒家并没有像后代儒家那样把“人欲”与“天理”绝对对立起来,更没有所谓“灭人欲”的主张。恰恰相反,先秦儒家总的来说认为人欲是正常人性必不可少的属性,努力满足人欲乃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在人欲的需要和资源的有限之间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的意义上,主张适当的“节欲”。  相似文献   
48.
陈桂枝 《阴山学刊》2007,20(2):66-70
孟子“性善说”主张人性本善,先天赋之而有四德”。客观上,环境影响人性后天发展,主观因素是造成后天善恶悬殊的内在原因。需努力将四善根扩充推广而为“四德”。孟子的性善论具有科学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9.
关于道德的人性根源一直是困扰中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问题。孟子在性善论视域中寻找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并以"道性善"为德育实施的基础,提出德育的目标及途径。不论是"道性善",还是通过"内求外修"的方式培养"尧舜"式的君子,都是以性善论为基础展开的。挖掘孟子德育思想深处的人性基础,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50.
孟子是孔子人道理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在对告子“性无善无不善”观点的批判中提出了自己的“性善论”。孟子从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人的社会性角度来论证自己的性善学说,使其理论有着极为明显的人格平等思想。孟子的这一思想对后代儒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内化为儒家学说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