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各家学派竞相争鸣,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法律文化的形成基因和未来走向,以法治理念审视中国文化元素,不难发现法治中国的理性建构思路深受隐含于内的性善论思想的观照,推动法治由一般意义的规则之治走向具有品质和德性的规则之治。先秦儒家的性善论思想是人性善思想的理论源头,形塑了中华民族的知识结构、制度规范和生活逻辑,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最深厚的沃土,更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根基。人性善的理论预设奠定了"以人为首"的法哲学观,讲求"惟齐非齐""圆融人情"的合理正义,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先秦性善论角度剖析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既有助于推动中国法治实践的理论创新,又继承与弘扬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髓,彰显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2.
孟子与柏拉图是世界思想史上同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显著的差异:前者主张伦理政治,后者主张民主基础上的道德城邦。以民为本与抨击暴政则是两人的共同点,也是世界思想史上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53.
人格的独立性是孟子“人格自由论”的立论前提,这也是孟子以及有骨气的知识分子与无道的统治者尖锐对立的必然结果。“诚”既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体实在,又是人道与天道彼此摩荡的本体基础。因此,“诚身”、“明善”既是形而下的工夫也是宗教性的提升,由此而与天相接,焕发出了人性中美、大、圣、神的创造性。《孟子》的“知言养气章”由以言养勇、以气养勇、以志养勇三个阶梯构成,在比较中显发“浩然之气”的主体人格。三者彼此激发,富有内在的张力。  相似文献   
54.
学界在讨论道家的人性论时 ,对道家的性善论与无为而治的关系 ,要么阙而不论 ,要么语焉不详。本文就道家性善论是无为而治的政治理论体系和思想理论基础 ,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5.
孟子的“性善论”与人格修养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的人性论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 ,认为人性本善但同时又离不开人自身的修养以保持和发展这种天生的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孟子修养学人性论或人性论的修养学及其修养美学。孟子的这种修养美学表现在人格完善论、养气修性论、充实为美论、政治修养善论和文艺批评论等方面 ,并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和文艺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孟子论性,实乃据才以为言的。故其性善论之主要致思理路为“以才论性”和“因情定性”也;相应地,恶的产生乃因“不尽其才”所致,且作为道德修养的“集义”与“养气”实皆为“尽其才”之过程。  相似文献   
57.
《浙江学刊》2013,(1):225
《浙江学刊》热诚欢迎大家赐稿,来稿须知如下:一、来稿必须为纸质打印稿。二、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注释一律采用当页脚注形式,用阿拉伯数字(①、②、③…)统一编码,编码置于右上角。注释体例如下:1.布坎南:《同意的计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5页。2.郝铁川:《性善论对中国法治的若干消极影响》,《法学评论》2001年  相似文献   
58.
在儒家中持性朴论的典型代表是荀子和董仲舒,孔子也倾向于此论.《荀子》一书中的《礼论》、《劝学》、《荣辱》、《儒效》等都表明了人性朴,而《性恶》应该是荀子后学所作.董仲舒在继承荀子性朴论的基础上凸显了性中善的潜质,但不认可孟子的性善论.根据性朴论,人性不能说是善的,也不能说是恶的,而是中性的,故它不同于性善论,也不同于性恶论.性朴论也异于性有善有恶论和性无善无恶论.司马迁、董仲舒、韩婴等西汉中期的人未读过《性恶》,对我们推断它的产生时间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9.
基因与人性——生命科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孔宪铎 《文史哲》2004,(4):6-14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发现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一项重大成就,它也使得我们能够对人性作进一步的认识与阐释。基因可以说是主宰人性的原动力,其特性具有本性(自私和复制)以及习性(与环境的合作交流)两个层面。这些特性也表现在人类身上:人类的本性即动物性是由天赋决定,通过遗传代代相继;习性即文化性则可随环境改变,为个体后天学习得来。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各执其一端,而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则更为合理地概括了人性之双重性的善恶两面。  相似文献   
60.
人格理论是历代思想家关怀人生、追求理想、完善成人之道的理想结晶.孟子以大丈夫为培养目标,以居仁由义为核心内容,以性善论为基石,创设了理想的人格理论.为了成就理想人格,孟子提出了从心内求、持志养气、意志磨砺、反求诸己等一系列的实现途径.认识和把握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对当代的人格教育和人格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