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9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663篇
社会学   336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叶梦 《老年人》2005,(4):14-15
我认识汪曾祺先生,是读他的小说《异秉》、《受戒》和《大淖纪事》等等,感到有特别的味道。相比较而言,我尤其喜欢《异秉》写的与药铺相关的故事,因为我从小在中药铺里长大。我感觉汪先生的小说很沉静,与新时期那一批反思感伤类的时尚小说大不相同。而对汪先生最初的感受是听他的讲话录音,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概是1980年吧,朋友给我捎来一盘磁带,是丁玲和汪曾祺的讲课录音。听丁玲的讲话,感觉老太太气势很盛,那种居高临下的味道,通过一部破录音机还原,多少有点失真地传达给了我。老太太说了些什么,我不太记得清了,但对她说起美国的牛仔裙,…  相似文献   
12.
人类各个时代的区别在于时代特点的不同的语言及用那个时代语言对要说的对象的解说。本文由当代哲学即分析哲学出发研究数的本质 ,就便研究先验、本质、还原的认识论的与人存在的意义 ;人们的论说和思维即可归结为或论断为两个还原 ,或者不过是两个还原。  相似文献   
13.
苇笛 《社区》2002,(10):51-51
有一次,弘一法师的老友到山上去探望他,突然发现山上一棵枯死多年的树发出了新的嫩牙,心里感觉纳闷,便问弘一法师道:“这树死了多年,现在又发芽了,大概是您这位高僧到来,感动了这棵树,使它起死回生的吧?”弘一法师回答:“不是的,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起来的。”这便是慈悲。慈悲是一种真正的爱,博大而深邃;这份爱如同甘露,洒向世间的每一角落,即使是一棵枯死多年的树木,也不会被遗忘。慈悲@苇笛  相似文献   
14.
依据其主要目的或动机 ,可将战争大致分为寻求生存必需型与维护生存质量型。寻求生存必需型战争的参战方根本目的在于 ,寻求更多的生存必需资源以缓解甚或消除其生存必需稀缺 ,因而以地缘为决定因素的传统领土安全观占主导地位。根本地由于技术、经济及社会变革 ,维护生存质量的战争中至少有一参战方目的在于维护自身或某部分人类的生存质量 ,它更多地由一种国际自由主义及人类安全观所决定。意识形态战争的大规模兴起直至二战结束基本完成了这一历史进程 ,其后 ,维护生存质量就逐渐成为战争的惟一或主要目的———虽然这存在重大政治和伦理困难  相似文献   
15.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论感觉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问题历来成为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然而 ,过去对感觉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觉的含义、感觉的性质、感觉在人类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上 ,而对感觉的形成机制问题关注甚少 ,或限于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 ,只是对这一问题作些一般性的描述 ,而缺少具体的阐述和论证。实际上 ,感觉的形成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感觉的产生、形成 ,既是客体作用于主体的结果 ,也是主体的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社会机制共同作用 ,能动地感知客体的结果。全面、深入地认识感觉的形成机制 ,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感觉理论 ,进而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年底,以全国老龄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白桦为团长八人组成的赴美国考察团,分别对旧金山、纽约、华盛顿、洛杉矶等市,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8,(9):123-123
有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人右手拿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拿着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大的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重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贝勃定律”。  相似文献   
19.
三吉 《今日南国》2006,(17):53-53
享受,是一些流动的想象,是一股清新的感觉,她并非现在社会独有的时尚,而是一个永恒的传奇的经典故事,在岁月流逝的瞬间,炫目耀眼,在浩瀚的历史时空里,娓娓讲述……浪漫是什么?浪漫,在我的理解中,是心态。朋友相聚众情愉悦,能感受浪漫,不就是在体验生命的释放与张扬吗?说真的,当你漫步高山流水之间,能觉察这世界是多么的空灵和纯净;当你身陷大漠荒野之中,会感到胸怀宽阔,包容乃大;当你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生命意识正被唤醒,而那久已干涸的心泉也禁不住地汩汩流出,浪漫的甘甜……浪漫是什么?浪漫,在我的眼里,是斑斓绚丽的色块,宛如一幅动人的…  相似文献   
20.
张燕 《人生与伴侣》2006,(11):58-58
近九成人感觉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该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和某网站新闻中心刚刚完成的一项对15068个受访者的调查中发现,87.5%的人感觉“熟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其中,45.3%的受访者承认,在自己的众多熟人中,真正称得上朋友的不到5个:另外,有34.3%的人表示,自己的朋友仅有为数不多的6到10个。80.0%的人承认.自己的朋友大多是以前的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