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3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17篇 |
人才学 | 26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90篇 |
理论方法论 | 69篇 |
综合类 | 663篇 |
社会学 | 340篇 |
统计学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84篇 |
2007年 | 85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所有人都在不断地追求幸福。幸福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最新发现告诉我们,幸福不仅仅只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它还可以提高创造力,让人变得更细心,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周全。 相似文献
82.
83.
黄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29-131
舞剧成功与否,角色塑造是关键,成功的舞剧角色表观了人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等深层精神世界,展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表达舞蹈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演员在舞剧中的角色塑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而是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日积月累,除了在技能上刻苦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以外,还要时时不忘扎根于生活之中,从生活这个大课堂里不断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知识,并努力在艺术实践中发展对生活的表达能力.正所谓,欲成舞蹈家,功夫在舞外. 相似文献
84.
张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80-84
新感觉派作为30年代上海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唯美—颓废主义流派,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唯美、颓废特征,尤其在对城市空间的刻画上,与当时的左翼、京派作家形成明显的差异。新感觉派作家将客观的城市空间主观化、感觉化,并把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融入到对城市的体验当中,使得上海成为一个具有唯美—颓废气息的都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也因此染上了唯美的视觉色彩和颓废的精神色彩,即使借助宗教崇高的空间、乡村淳朴的空间也无法完成对这唯美—颓废城市空间的救赎,从而陷入了毫无希望的生活幻想当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85.
86.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分领域的,基于儿童个体操作的个别化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沿着儿童敏感期的发展,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研究设计出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等几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87.
"新感觉派"命名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以刘呐鸥、穆时英与施蛰存等人为代表的创作笼统地命名为"新感觉派",这是对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误读,这种误读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对于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深入理解.事实上,不仅刘呐鸥诸人的创作与日本"新感觉派"差别很大,而且刘、穆与施之间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把刘呐鸥和穆时英的创作称之为"都市感觉小说",而将施蛰存的创作归于"心理分析小说",这样也许更符合现代中国文学的基本史实,同时也更有利于文学史的一般描述. 相似文献
88.
得益“虎爸”董卿生于上海,从小在外公外婆身边生活,7岁时被父母接到工作地安徽。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格,尤其是父亲,按照今天的说法,董卿的爸爸绝对可以算作一位“虎爸”。用董卿自己的话说,“作为独生女儿,我从来都没尝到过‘掌上明珠’的滋味,我的爸爸是一位特别严厉的父亲。”父亲要求她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刷碗、擦地。小董卿刚刚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 相似文献
89.
90.
肖庆玲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109-110
舞蹈语言分为专业性语言、感觉性语言、形象性语言。舞蹈语言充满节奏感,通过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用节奏和舞蹈风格拓展学生的舞蹈动作、用美感训练去强化学生的舞姿美,有可能使“二度创作”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