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307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770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音乐形态、表现手法等方面具体分析《变奏曲》这部钢琴作品,探究其中对中国传统戏曲效果的模拟,以及作者如何巧妙地借鉴皮黄丰富的音响和表现力并运用到钢琴音乐中。中西的结合,古今的碰撞、鲜明的色彩个性,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成为探索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道路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
昭君故事的史传书写、民间传说和文人歌咏构成了昭君故事的“历史叙事”。马致远创作《汉宫秋》的时候,对“历史叙事”有吸收,有改造,作了大胆的超越。但他的超越不是随意的,而是从现实的时代要求出发,抓住古与今的契合点,使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实现借古讽今的目的,成为一部富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悲剧。这一改编的成功给现今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和改编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二百多年前,徽班进京,吸收融合了秦腔、昆曲、京腔而孕育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京剧。然而,徽剧这一古老而优秀的剧种,在今天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本文从徽剧孕育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出发,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徽班进京的一些经验启示,并以此为原点,提出了如何改革发展、振兴徽剧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刘旭青 《甘肃社会科学》2007,(4):107-108,117
浙江是南戏的发源地,戏曲文学源远流长.本文从浙江的戏文山歌、戏班歌谣考查了戏曲与歌谣之间的互动关系,歌谣的传播方式及其在娱乐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并解读这些歌谣对研究浙江地方戏曲史、戏班史和戏曲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艺术人才摇篮的中国戏曲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我国办学最早的一所综合性高等戏曲学府,也是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图书馆不仅负责搜集、加工、存贮和传播各类戏曲资料,同时也提供各种剧种戏曲资料的公众访问,是学院教学和信息服务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族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借鉴传统音乐中戏曲曲艺的精髓 ,并运用到我国民族声乐中去 ,可为人们了解民族音乐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7.
李渔的《闲情偶寄》在我国戏曲理论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园林美学上的成就也渐渐引起了重视。其实,在二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或相通之处。“代山代水”与“代言”,对于李渔来说,都不过是逃避现实,以寄托文人梦想的家园;而“贵自然”、“尚奇求新”、“通变”,又是李渔在园林美学与戏曲理论上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的版本均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演进的过程;被随意改动、评点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影响到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古代小说比戏曲的版本情况更复杂,删削、割裂、作伪、续书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两者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的差异。古代小说与下层文人联系更为密切,因而版本问题更多。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牛女传说演变的重要时期.明初,出现了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牛女传说的短篇小说.明后期,由文人重述的牛女传说出现,产生了以此为题材的小说、戏曲作品.文人重述的牛女传说在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上有了变异,初步实现了文人创作同民间牛女故事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统治与依附——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戏曲中两性关系在新的视觉下的重新审视和评价,建立起对传统男权中心文化和文学观念的批判态度,从中认识作为人的女性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如何被男权统治所抹煞和剥夺,理解在今天的社会变革中推翻几千年传统的男“主”女“仆”观念,倡导男女平等的艰难性与复杂性,进而提出未来社会实现男女互补互爱、和谐相处,共同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