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43篇 |
理论方法论 | 10篇 |
综合类 | 70篇 |
社会学 | 16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根本变革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迎来了新一轮的革命性战略转变。信息的不断共享与多元化的实现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质疑,因此,信息视域下档案管理的创新型探索已逐步发展为一种趋势与潮流。本篇文章深入阐述了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及其存在的主要弊端,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变革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创新意见。 相似文献
4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技术成果和建设成就在国际社会上产生的重大影响,高铁“走出去”不仅是国人的期待,更是世界的召唤。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端产品、产业、技术和劳务输出,也不仅仅是传统高端领域国际技术与产业的合作,而是中国在新时期,面向未来长远发展的全球布局和国家战略。着重讨论了在新时期下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及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3.
<正>“Up新势力”的加入,打破了市场中动感地带独霸的局面,形成了“二龙戏水”的竞争格局。随着手机的普及和通讯科技的发达,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无线数据业务消费的主力军。在广东,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的手机普及率已高达八成。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对运营商未来的业务发展与品牌根植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时尚年轻一族成为运营商争夺的焦点。2005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44.
叶菲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
根据国家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部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浙江为两翼进行发展,其中,太仓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太仓港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 相似文献
45.
发生在1935年5月的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在这场战斗中,22名勇士用大无畏的精神,冒着枪林弹雨,为中央红军顺利渡河,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46.
丁群安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0,(1)
本文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标准和目标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素质教育思想 ,并简要阐述了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郭芳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50-52
荣誉观是关于光荣与耻辱本质及价值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荣誉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荣誉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对待荣誉的态度,不仅决定着自身命运,决定中华民族的形象,决定我国文化的软实力,甚至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而且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导荣誉观的价值取向。强化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自觉从党、国家和大学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搞好社会主义荣誉观教育。 相似文献
48.
中亚拥有丰富的战略资源。多国势力在这利益交错。该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争夺同国际政治局势紧密相联。如何最大限度开发本国的战略资源价值,从而为本国谋求最大利益,是中亚必须解决的关键课题。与此同时,中亚的战略资源对中国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9.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方红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3)
本文从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迫切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环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0.
陈炳水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0(2):36-42
经济社会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农村,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必须加强作为新农村建设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的“乡风文明”建设。为此,文章在分析“乡风文明”的基本内涵、文化功能及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中所处地位的基础上,立足浙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浙江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与现实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