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88篇 |
免费 | 495篇 |
国内免费 | 18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69篇 |
劳动科学 | 76篇 |
民族学 | 281篇 |
人才学 | 873篇 |
人口学 | 25篇 |
丛书文集 | 5749篇 |
理论方法论 | 1273篇 |
综合类 | 12129篇 |
社会学 | 1800篇 |
统计学 | 1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7篇 |
2023年 | 1046篇 |
2022年 | 587篇 |
2021年 | 660篇 |
2020年 | 658篇 |
2019年 | 654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356篇 |
2016年 | 467篇 |
2015年 | 768篇 |
2014年 | 1310篇 |
2013年 | 1183篇 |
2012年 | 1336篇 |
2011年 | 1592篇 |
2010年 | 1464篇 |
2009年 | 1592篇 |
2008年 | 1686篇 |
2007年 | 1306篇 |
2006年 | 1161篇 |
2005年 | 1065篇 |
2004年 | 1000篇 |
2003年 | 962篇 |
2002年 | 857篇 |
2001年 | 777篇 |
2000年 | 580篇 |
1999年 | 369篇 |
1998年 | 208篇 |
1997年 | 155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林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166-170
通过中国近代报刊通讯体裁变革出现的"拐点",深入分析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与突破,以及产生超视听现象的成因,以便今后根据中国的国情,在报道中如何超越,如何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结合的路子,达到"和而不同",创新中国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62.
63.
竞赛式教学法即借用知识竞赛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在“两课”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65.
肖名丽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 ,而且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 ,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心理基础。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约定性。 相似文献
66.
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西方就有学者提出,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只不过是佛教外道的一流。1有意味的是,这一历史所积淀的观念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日本佛教学者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所发动的“批判佛教”运动中得到热烈的回应。 相似文献
67.
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活世界并非现代哲学的一个枝节性概念,而是其核心概念。它所代表的实际是一种世界观——生活世界观,是一种思维方式——生成性思维,是一种人的观念——人的生成观念。虽然同为生活世界观,但对于生活和生活世界,不同的现代哲学家有不同的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家所说的生活只是指人的日常的精神生活,其生活世界仍然是一个抽象世界;而对于马克思来说,生活世界则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这才是人生活于其中的真正现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8.
一种语言学上的解构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代表希利斯·米勒认为语言是不确定的 ,一切阅读都可能是误读 ;而最佳的阅读方式应为修辞的解读。如斯蒂文斯的诗《星期天早晨》 ,一般的文学解释把这首诗理解为“宗教与人性的沉思” ;而通过对文本的解读 ,我们却从中体验到了“灵与欲的升华”。 相似文献
69.
黄任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4)
通过对赫哲族的日月星宿神话、山川树木神话、风雨雷火神话的分析,认为该神话是原始人想像的产物,是自然崇拜结果,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和赫哲族先人的原始思维。 相似文献
70.
李炳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
汉代文人在揭示人与天地的同构关系时,涉及到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物质结构,并由形体同构过渡到精神同构;在静态审视的基础上作动态考察,展示人与天地各自经历的初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汉代有的文学作品按照天地人同构的模式进行叙述和抒情,建立起人的情感与空间方位的对应关系。汉代文人在理性思维和神话思维中,对于人在同构关系中的作用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