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45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正>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各地各单位克服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创新活力、突破事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抉择和最大动力源泉。全面深化改革要实现预期  相似文献   
32.
慕雁 《今日南国》2007,(20):48-48
从小就常听老一辈这样说:人生有两件大事,一是成家,二是立业。可见"就业"在人生旅途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大一,校园新鲜人,对未来有太多的幻想。大二,知道了人生要有个目标,开始了重新审视自身。大三,开始抉择,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大四,一切都仿佛是在自然而然中到来,四年的大学时光看似漫长,但又真的是在一转眼间就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了。那么站在大三这个起始点上,是要为就业做准备,还是要准备复习考研呢?如果准备考研,就要放弃一部分就业的机会,但读研的3年后就业  相似文献   
33.
试论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道德行为发端于对道德情境的认知,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判断,并权衡利弊得失,作出道德抉择,产生道德行为意向并付之于实践,内部道德动机转化为外部的道德行为.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价值取向、认知能力、移情能力、意志水平、角色意识、实践经验等因素影响其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4.
自中国哲学进入近现代的自我转型期以来,特别是谋求其在本土的自主地位与国际性的世界化的时候,其超语言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有人梦想着在"语言分析"中解决中国哲学的一切问题,愈加暴露出中国哲学在现代化与世界化过程中的两难抉择与尴尬处境.如何使人从语言之外了解中国哲学的言外之意,此道正需探讨.从茶道建立世界性或国际性的中国哲学的"一期一会",是一条以审美经验和亲身体证的方式进入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绿色通道",它很可能成为中西方哲学或世界哲学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对话"或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35.
综观孔子一生,他的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36.
<正>宏观调控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式。作为宏观调控两大政策工具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其有效搭配及作用发挥,在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现实情况是,国内外政府在实施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大多习惯于单独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却往往忽视了两者的协调与配合效应。因此,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对于进一步预测宏观经济走势、认识宏观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效应特殊性,指导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等,都具有非  相似文献   
37.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民族、文化和信仰危机.一些社会精英急切探索救国图存的道路,他们几乎同时把目光投向了西方.这在文学界表现为大量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在众多国别文学的吸收借鉴中俄罗斯文学显得突出而重要.即使强调"为艺术而艺术"的前期创造社也视俄罗斯文学和作家为艺术沃土和精神导师.前期创造社对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接受是一种精神契合下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38.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世纪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始终处于特殊重要的位置。20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世纪,也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走向繁荣、农民进入富裕和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纪。因此,“三农”问题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在世纪里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21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39.
道德困惑一直是隐性采访争论的焦点,功利主义、绝对命令、中庸之道等西方道德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能解读隐性采访面临的伦理困境。从行为的结果、行为本身到行为人,三种伦理学关注的焦点形成了一个呈逆时针方向的圆圈。功利主义是务实的,绝对命令维护了道德的纯洁性,中庸之道强调行为主体的道德修养,在这三种伦理框架的综合指导运用下,隐性采访完成了从客体到主体、由客观到主观的推理过程,伦理抉择变得更为连贯和一致,渐渐成为一种内涵。  相似文献   
40.
张佩铭 《领导科学》2012,(12):30-31
所谓做"心"的主人,就是指在大是大非或尖锐复杂的矛盾面前,头脑清醒,心平如镜,把好理智大门,掌控命运之舵,作出正确抉择。可以这样说,善做"心"的主人,不仅是政治练达的表现,也是心智成熟的体现,它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善做"心"的主人,才会活得自尊,活得轻松,活得从容。因此,如何抓住"心"的缰绳,从容驾驭自己的人生,应成为每个领导者在新的形势下认真思考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