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陈迪生 《中华魂》2012,(13):50-50
具有伟大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动了拨乱反正的航船.催生了党的基本路线.将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这对孪生兄弟推上了历史前进的舞台!  相似文献   
52.
李宁 《人才瞭望》2014,(10):105-107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一直到“文革”结束,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给广大知识分子造成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巨大伤害,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文革”结束后至8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拔乱反正这个历史新时期的首要任务,始终把知识分子问题拨乱反正放在党和国家拨乱反正工作全局中谋划和部署,突出“五个注重”,坚持“五个着力”,彻底纠正和清理了知识分子问题上的长期“左”的错误,实现了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历史性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53.
《中国民族》2014,(10):17-17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开先河:通过中央会议促进民族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民族工作领域进行了拨乱反正,民族工作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与此同时,国外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导致动荡乃至分裂,民族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4.
李玉红  高媛 《经营管理者》2013,(6X):274-274
在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市场高度开放的今天,危机爆发后往往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甚至导致企业面临生存问题,本文立足于危机营销的理论基础并结合危机营销案例对企业在危机爆发后如何能够快速反应"拨乱反正"进行粗略分析。  相似文献   
55.
当冯小刚踌躇满志地准备一桌"西为中用"的"夜宴全席"时,是抱着"为中国文化拨乱反正"和通过大制作走向国际的良好愿望而殚精竭虑了两年多的心血的,拍摄<夜宴>还包含着他对认为悲剧比喜剧更难拍的"社会偏见"的回应.  相似文献   
56.
一提起“实业”或“实体经济”四字,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制造业,这是习惯成自然的刻板成见,却与真实世界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57.
魏磊  蒋耘中  王玉杰 《理论界》2009,(9):172-17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在邓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开始进行的高等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率先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思想束缚,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导.  相似文献   
5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为恢复和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领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并以党的思想路线指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使我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9.
“不学诗,无以言”,这是诗歌大国的优秀传统。然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最大的积弊之一便是忽视文学教育,而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是语文教育将融入文学教育,开始向人文方向同归。因此,在忽视文学(诗歌)写作教育的今天尤应拨乱反正。诗歌是一种最精炼、最有韵味、最适于抒发强烈感情的文学形式。诗歌写作则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文学教育的最佳途径。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审美教育的最佳载体.而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又具备了写诗的条件。  相似文献   
60.
刘峰 《金陵瞭望》2008,(22):7-9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南京和全国一样,随着拨乱反正的逐步深入,一方面经济建设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得以改善,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两个凡是”和“洋冒进”的消极影响,呈现出步履维艰、徘徊前进的局面。直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