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6篇
  免费   328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3009篇
劳动科学   205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231篇
人口学   378篇
丛书文集   2549篇
理论方法论   534篇
综合类   4955篇
社会学   652篇
统计学   2976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99篇
  2014年   970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1184篇
  2011年   1238篇
  2010年   1192篇
  2009年   1331篇
  2008年   1411篇
  2007年   989篇
  2006年   867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建立了两个不同的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统计模型.利用1999~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为例,运用卢卡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1995-2011年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浙江高技术产业模型符合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增长有积极贡献,但其贡献率略低于物质资本的贡献率等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文章通过构建增值税、营业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使用我国近11年税收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来研究增值税“扩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增值税、营业税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增值税“扩围”后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应进一步调整中央和地方增值税分成比例,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通过合理的构建地方税体系,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04.
今年1—4月份,内蒙古经济平稳运行。工业生产、投资、消费、金融业平稳增长,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同时,财政收入降幅收窄,贷款增幅略有回升,对外贸易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105.
自2000年开始,中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储蓄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储蓄率变化的关系一直是讨论的重点。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内蒙古常住人口在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7.56%,内蒙古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必然引起人口结构、劳动力、储蓄等经济因素的变化,所以定量地讨论内蒙古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文章以我国西部12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协整方程、ECM模型等计量模型,考察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政府公共投资对西部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及其时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公共投资的增加对西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短期作用不如长期效应显著;受各地区经济结构以及投资结构的影响,公共投资的产出弹性存在地区差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下降.  相似文献   
107.
研究近20年中国和其他几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数据,比较分析了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特征,发现中国经济波动要比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更平稳,中国虽然为新兴市场,但并不具有新兴市场经济周期的典型性.文章通过构建一个随机增长模型,较好的拟合出墨西哥和中国的经济周期特征.同时,技术冲击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中国不但在当期产出和投资的响应程度要弱于墨西哥,其趋近于稳态的速度也显著慢于墨西哥.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使用吉林省1978—2011年数据,分两个阶段来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产业增长格局分析,得出: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产业格局由1978—1994年一、二产主导转变为1995—2011年二、三产业主导;二、三产业增长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但三次产业间发展的协调性在下降;深入分析产业供给弹性得出,第二产业弹性在下降,其发展正遇到瓶颈。  相似文献   
10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正确认识统计工作的地位,充分发挥统计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成富民强市的历史伟业。 一、经济越发展,统计越重要 统计是党和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统计在监测和指导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党、政府和人民认识国情国力、制定国策、编制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统计部门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和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是强有力的国家统计监督机构和重要的咨询机构。可以说,离开了统计部…  相似文献   
110.
一、农村居民纯收入现状(一)劳务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渠道,但对增收贡献率不高2008年,镇安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其中劳务收入占43.4%,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主渠道,比上年增长了13.4%。从外出地域看,在本地获得劳务收入下降了61.8%;在县以外获得劳务收入增长了28.5%。劳务经济发展受阻,依靠打工增收的难度加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仅贡献了6.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