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在我国股权激励制度正逐渐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但是关于股权激励方案福利化的倾向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探求股权激励方案福利化倾向的原因,文章利用2006--201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股权激励制度福利化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有序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大股东掏空水平与企业在选择股权激励制度时的偏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掏空水平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偏福利型的股权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32.
当控股家族退居"幕后"时,非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长使得家族声誉和公司形象分离,由此可能加剧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本文以1999~2014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控股家族退居"幕后"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由实际控制人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相比,非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企业的资本支出更少、创新水平更低、负债比例更高、债务期限结构更长、现金持有更多、股利支付更少。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当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时,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控股股东私利行为更多;管理层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离职—业绩敏感性较低而在职消费更高,表明控股股东与公司管理层存在合谋的倾向;而且,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的业绩表现要劣于家族成员任董事长的企业。这些研究结论表明,控股家族退居"幕后"降低了家族声誉受损成本,恶化了公司的代理问题,从而扭曲了公司财务决策。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检验了家族涉入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为家族与非家族成员参与企业财务决策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3.
不论是过去的股权分置时期,还是现在的全流通时期,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掏空"现象依然严重。大量的实证研究已经证明,通过完善投资者法律保护和加强外部机构的监督作用等措施来约束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是有效和必要的,但是从理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论述的研究文献却很少见。通过建立证监会与控股股东之间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博弈双方各自将会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34.
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金字塔控股(PH)结构和水平结构模型,创造性地将控制性家族的掏空路径分为四种类型进行对比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命题和假设,并以2004~2007年1704家A股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较多的PH结构控制层级增加了控制性家族对上市公司的掏空程度,而最终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对控制性家族的掏空行为没有系统的影响,最终现金流权则与掏空呈现"U"型曲线关系。本文结论与已有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是本文在理论上充分考虑了中国代表性家族PH结构的特征,在实证模型引入了控制层级以及一些关键的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35.
在引入合谋薪酬的委托代理模型中,探究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作用机制,通过数值模拟与规范分析,从收入效应、风险效应以及身份转换效应三个层面阐释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路径,并以我国沪深A股2009年至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回归分析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存在抑制大股东掏空程度的作用;在股权集中度低、控股层级高和两权分离度大,以及市场化程度低、国有性质和集团控股的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显著,成为有助于投资者保护的内部治理机制;准自然实验的PSM-DID方法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研究假设,并且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在滞后两年的抑制效应显著。研究揭示了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抑制作用及情境差异,这为从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提出抑制大股东掏空的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6.
一、引言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和利润从而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经验证据已经基本上明确了中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现象。但是,关于市场能否识别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隐藏的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尚付阙如。因此,我们拟分别运用国际通行的超额收益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公司控股大股东会和相关方合谋(如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实施掏空行为来谋求私人利益最大化和在职消费等…  相似文献   
37.
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表现出支持与掏空两种不同的作用,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收益:控制权收益和超控制权收益。控制权收益作为对大股东对支持公司发展所作贡献的一种补偿,而超控制权收益则代表侵害所得。在降低大股东侵害所得的内部和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中,包含法律在内的外部治理机制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8.
蒋介石卫队偶然发现了刺客扔弃的被掏空的火腿,掏空的地方有清晰可见的铁锈斑,嗅之有黄铜味,因此断定有人利用火腿夹带武器上了山,而且就隐藏在附近,于是加强了戒备。  相似文献   
39.
40.
省联社的存在改变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但省联社参与治理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大股东掏空行为尚待研究。省联社通过省政府的行政赋权,剥夺了原属于农村商业银行股东的部分控制权,造成了农村商业银行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这一独特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同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程度越强,意味着省联社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控制力越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掏空就越强,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这种影响则不显著。针对股权结构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不会对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掏空行为产生影响;而股权制衡度越高,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掏空效应越强;此外,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内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省联社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应分地区具体问题具体看待,省联社改革应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研究结论对“一省一策”推进省联社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保护农村商业银行中小股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