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李淑元 《女性天地》2005,(10):42-42
“为人父母”栏目热忱邀请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这里发表你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大家共享,互动交流。本社地址见目录页,请在信封注明“为人父母”。电子邮箱:dashanhxs@hotmail.com  相似文献   
12.
杜海涛  崔鹏 《领导文萃》2012,(21):23-24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社会学系教授陆绯云认为,人生目标高是好事。但一些人攀比心理重,干事急于求成,过于追求财富和地位,久而久之,使"三躁"情绪在社会上凸现。急躁——为尽快达到目的,往往不经过仔细考虑或准备就行动,缺少耐心,"等不得了"。浮躁——面对变化中的社会,专注度不够,急功近利,为追速度、求效率,不愿意遵守规则,在求学、  相似文献   
13.
望心镜     
测测你的傲慢心理指数根据自己的行为表现,可以有目的地检查一下傲慢心理程度,以便心中有数。仔细回忆一下,近2个月以来,你经常发生下列情况吗?1、与比自己资历浅的人说话时,总是摆出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吗?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攀比性消费心理和行为形成的动因,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城市居民消费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认同心理是我国居民攀比性消费心理和行为形成的重要动因.政府和企业应当大力宣传适度消费、正视市场层次性和差异性,调节供给以促进居民消费合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提出并实现意图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如果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理想化的意图就会成为空想化的"画图",激动人心的愿景就会化为无影无踪的泡影。在决策过程中,领导意图过于理想化,对前景的设想过于完美,对困难的考虑过于乐观,对下属的要求过于苛刻,就会使理想化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国家让渡论":有关中国消费主义成因的新命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讨论,讨论的焦点之一是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基本上没有超出"资本操纵论"和"社会攀比论"范式。文章论述了这两个范式的内容,指出了它们在解释中国消费主义兴起问题上的某些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详述了"国家让渡论"。  相似文献   
17.
在西北陇东农村,男方婚姻支付成本逐年攀升,高昂彩礼的现象需要从婚姻支付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婚姻圈的变动、性别比例失衡、婚姻支付惯习等因素是解释男方婚姻支付行为得以存续的重要原因。西北农村男方婚姻支付实践表现出:高昂彩礼、父辈承受支付成本、消费攀比的追随、父系继承等实践特点。该地婚姻场域的支付惯习是男方婚姻支付的客观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知是由于家里的三千元存折快要到期,还是因为春天日渐升高的气温使得女人特有的爱美、攀比心理更加膨胀,反正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妻子突然提出要买项链,而且是非买不可的语气。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福建沿海农村民间慈善发展较快,民间慈善组织以血缘、地缘、姻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其制度化运作趋势日益明显。民间慈善组织以敬老、教育、助困为主要慈善内容,以个人捐赠和资金转移方式来获取原始资金,并通过保本取息、投本增收、追加捐款的渠道使资本增值。民间慈善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人情机制、攀比机制、效仿机制和激励机制,这四个机制相互联系,既涉及发展的内驱力,也包含发展的策略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间的飞速流逝,人类已经告别了20世纪,并在崭新的21世纪阔步前进.即便如此,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始终是人们应予以关注、学者应予以认真思考和进行深入探究的问题.虽然我们不敢确定在这些关注、思考与讨论中能够得到多少关于问题解决的切实而有效的回答,但是,对这个问题的每一次提出与思考之中至少蕴含了关于问题解决的契机与方向.因此,在求解生态困境的过程中,有必要重新挖掘马克思哲学中自然观的思想资源,注重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寻找造成生态困境的深层原因,充分发挥人在走出生态困境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