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1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3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9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14篇 |
理论方法论 | 22篇 |
综合类 | 214篇 |
社会学 | 17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丁晓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61-170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牧羊事业曾几度规划,但起色不大,其羊毛工业使用原毛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的出现,为日本羊毛"大陆政策"的展开提供了机遇.日本设立了"日满绵羊协会".力图在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发展牧羊业.卢沟桥事变日本占领华北及"蒙疆"地区后,日满绵羊协会的活动范围扩大,改称"东亚绵羊协会",全面负责日本本土及殖民地、占领地的绵羊改良增殖事务. 相似文献
22.
正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发展农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会,作为旨在农业改良的法人社会团体,在推动中国农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据可靠资料记载,我国的农会组织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末由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农学会。在中国近代农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张謇始终是其积极的支持者或主要的领导 相似文献
23.
郭士礼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识字运动、民众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民众读物的编辑和改良工作越来越得到知识界的重视,但在如何处理传统民众读物与编辑新式读物的问题上,当时的民众教育界和知识界有着不同看法,不过在对传统民众读物的批判以及新式读物内容的现代性上并无实质性分歧.文章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梳理,期望能以民众读物为突破口来再现知识界的民众意识与底层关怀. 相似文献
24.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改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国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68-69
黄河三角洲是世界河口三角洲中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开发潜力巨大。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地改良是开发三角洲的重要方面,盐碱土地改良措施分为:水利工程措施,生物种植措施和化学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5.
1927至1937年,江西乡村社会在革命、改良的冲击之下,其变迁都具有明显的迁延性.出现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乡村社会存在着不易改变的弹性结构,这种结构就像一张巨型的弹性之网,它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和消减农村革命与改良的绩效. 相似文献
26.
文化研究的三道难题
——以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5-17
在中国大陆,作为一种成规模的学术和思想运动,文化研究是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才真正开展起来 ,到2004年,形成了一股“文化研究热”。这个“热”至今仍在延续。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术/学院体制运转的需要,二是社会现实的刺激。而后者在一定意义上更为重要,并且比较复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上海,文化研究的研究、教学和与之配套的学院建制活动相继展开。2001年,上海大学成立了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文化研究机构。其后的4年间,上海各大学陆续建立了类似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吸收了来自文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传媒研究、电影研究等方面的有志于文化研究的学者。其人员亦互有交叉。在这些研究活动进展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具体实践和理论思考的困难。首先是文化研究与现有大学体制之间关系的问题。文化研究是反体制的,但是中国现有的体制又无法改变,所以在硬着头皮挤入现行大学体制的同时,尽可能开拓和保持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性”,为此,将“当代支配性文化的生产机制”,以及这个文化与那一段“社会主义”历史的相互生产的关系,确定为今日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用“双线”来勾勒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它既是“批判性分析”,也是“促进性介入”,借用一对1950年代的政治概念,既是“破”,也是“立”,二者互为条件,相伴共生。其次是文化研究在不排除关注城市文化的同时,如何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农村,从而解决文化研究教学与社会改良之间的关系。最后是保持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中土特质,关键一点自然是直面当代中国人的活生生的日常经验,并汲取中国革命的思想和实践历史的丰富资源。也就是直面日常的生活感受,承继“中国革命”的丰富记忆,追究现实内部的压迫性结构。 相似文献
27.
王丽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联邦农业改良及改革法案》彻底改变了 30年代以来美国农业基本的价格和收入计划 ,是 80年代以来农业立法的进一步延续。本文在简要回顾美国农业政策演变历史的基础上 ,考察了《法案》形成的内在逻辑 ,认为《法案》的实施必然会给美国和世界农产品市场带来较大的冲击波动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利用贸易制度安排和生产结构调整缓解其影响 相似文献
28.
以铈、锶的碳酸盐与柠檬酸为原料用改良柠檬酸-凝胶法合成了Sr2CeO4荧光粉,用荧光光谱(PL)检测Sr2CeO4的发光性能.实验研究发现,用改良柠檬酸-凝胶法合成的Sr2CeO4荧光粉具有宽带光谱,发射光谱的最大峰位于467 nm;研究还发现,恰当的焙烧温度,加入少量硝酸铵有利于获得发光亮度高的Sr2CeO4粉末.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调查和研究蔚然成风,蒋杰是这次农村调查运动的典范。他身体力行,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显示了“用脚做研究“的实证研究的作风。其调查内容广博而丰富,涵盖人口、自然环境、教育等各个方面,并意图以精确的调查分析中国农村的症结,以求达到改良农村的目的。这些调查推动了中国农村调查研究的本土化进程,使我们对民国乡村社会及其诸多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0.
田筱鸿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79-83
沈从文作品的理想人格是在都市人生和乡村人生的对立中完成的。其理想人格蕴含着深厚的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内涵,表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自然率真、 雄强张扬的审美理想, 这既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个性解放的思潮一脉相承的,也是作家试图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改良人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重塑国民性格的审美追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