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3篇
管理学   2119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93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00篇
理论方法论   475篇
综合类   4880篇
社会学   1823篇
统计学   10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465篇
  2014年   760篇
  2013年   710篇
  2012年   643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875篇
  2009年   1307篇
  2008年   1050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465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考虑在具有一种商品货币和不完全市场的经济中的数学模型。这个模型是二阶段的交易模型,它由有限类连续统数目或有限个局中人、若干种商品以及可用来进行保险和购买商品的一种商品货币所构成。对于这类保险模型,本文给出了相应模型的 Nash 均衡点存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教育与教学的目的之一 ,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 ,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爱好 ,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数学学科美有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明显的特征。它的美是主观意义上的美与客观意义上的美的统一。这种美是内在的、隐蔽的、深邃的 ,数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理解、欣赏、探索创造这种美 ,从而学好数学 ,用好数学 ,提高数学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04.
于友林 《职业》2008,(35):83-83
<正>现代工业科技的发展已经将机电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模块化课程要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培养符  相似文献   
105.
高职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确实有些不易.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其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等方面做了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6.
以审美教育的基本观点出发,力图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其一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认识美,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二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创造美,以此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本文先简述了二语词汇表征和发展模式,此模式明确展示了二语词汇习得的过程和阶段。再从实验方法上对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试图在二语词汇表征实证研究上并且在复制研究上给研究者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8.
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减负增效",让学校成为学生创造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9.
国洪文 《职业》2007,(6):62
数学是职业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好数学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促进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10.
数学中的问题不等同于语文或政治以及其它科目中的文字问题;从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理解到问题的解答既有角度的区别,也有截然不同的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是近代数学领域的焦点。本文作者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利用其经验对数学中问题的看法进行浅析,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