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外书摘》2014,(2):83-85
在历史上,记载了两件和刘墉有关的“文字狱”。巧的是,这两件文字狱前后差了十六年,但是,都是刘墉在同一个地方制造的。  相似文献   
32.
在距离今天整整两千一百一十年的那一天,司马迁被汉武帝下令施以"宫刑"。在中国的历史上,历代对于文人都不怎么心慈手软。周厉王的查禁言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吕后的妖言令,还有明清的文字狱,什么残忍毒辣的法子都使用过。把一个整天埋头于简牍中,忙于阅读、整理文献的文人治罪施刑,满足的是帝王对于精神的占领,对于人心的慑服。文人代表着舆论,拥有  相似文献   
33.
论清代笔记     
郑宪春 《船山学刊》2005,(1):124-126
清代笔记的发展,与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互为表里,而清代学术思想又与清代封建集权的社会同步."清代是笔记集大成的时代,各种笔记都在前人述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1]但清代笔记的发展,由于受到满族入主中原建立封建王朝的政治制约,以及清代学术思想的演变影响,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形态与记述内容,都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4.
乌台诗案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台诗案是宋代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一起文字狱.从创作的角度看,诗案所涉作品相当一部分确有寄托,但这本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就总体而论,诗案中作品继承和发扬了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的藩篱.<乌台诗案>是一部"变形"的诗话.从历史文化渊源看,迫害者罗织罪状的作法,乃是汉人以索隐法解诗的恶劣影响所致.诗狱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封建司法制度本身的残缺.  相似文献   
35.
清朝康熙 雍正、乾隆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专制极为惨烈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字狱案及禁书案规模空前,就所杀载的人数和所禁毁的书籍数量而言,前所未有。这一时期的文化专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而且使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使中国社会较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落后一个时代。从十六至十八世纪,欧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英国 法国、美国等已先后跨入资本主义发展的先进行列,而与此同时,满清政府却仍然固守僵死的封建专制制度,尤其是在文化思想领域实行封建专制,使早在明末清初即已出现的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思想遭到扼杀,启蒙思想的发展道路被堵塞,东西方形成巨大的反差,中国渐渐落伍。  相似文献   
36.
37.
38.
清代频发的文字狱和小说禁毁政策,使小说家、编选者或书坊主产生了强烈的惧祸意识,并最终在小说文本形态上反映出来。那些因文字狱而遭到禁毁的小说尤其是时事小说,其文本形态往往在刊行过程中被大幅修改;有些小说虽然未曾引发文字狱,但为避免触犯时忌,书坊主在刊刻过程中也会对那些与时政有关的敏感内容主动作出"修正";文字狱及小说禁毁政策对清代小说家的创作心态产生了显著影响,并由此左右了其小说文本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39.
清代文字狱远胜于历朝历代,而乾隆朝又是文字狱的高潮时期,乾隆帝以索隐的方法罗致罪名,在文学创作领域制造了恐怖气氛。志人小说和以时事为题材的小说不再有人敢写,而一切小说家在创作时也不能不畏惧头上悬着的文字狱利剑。作家的关注点从时事政治转移到人和人的精神世界,却创作出《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40.
南宋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是特指阿谀秦桧之作而言的,为秦桧歌功颂德之作数量的巨大与吹捧程度的露骨,是其主要表现。谀颂之风的背后,固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即南渡士人重见中兴的期望,但究其产生的本质原因,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实际上是文字狱的另一面。阿谀秦桧与文字狱都是秦桧作为权相的特征,两者有着很深的连带关系,是同一根源的文化现象,前者是秦桧欲附己而发,后者是秦桧因排异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