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夏天的清晨空气稠密,和昨日旧梦一样混沌一片,目光被房间的天花板撞成残白色,如果能像巴洛克时期的美人那样斜倚在公主床上,天鹅绒从肌肤上悄然滑落,会怎么样…  相似文献   
32.
新古典主义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形成的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  相似文献   
33.
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相互影响、互为指导。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是当今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主流学派。这个流派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注目的 ,但它本身也存在着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34.
H .西蒙站在组织和公共管理的立场上 ,对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解释霸权”以及它的一些重要观点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西蒙强调 ,市场本身不是自足的 ,组织与公共管理对于社会及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相似文献   
35.
新古典主义音乐是当前音乐理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因素,虽然此术语继承了"新"与"古典"二字,但本质上是一次全新的定义。本论文通过对20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在欧洲各国的演变,以获得对该音乐流派更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36.
16-17世纪意大利美学形成了风格主义美学、巴洛克美学,它们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又与人文主义相对,具有自己独特的美学价值;同时在整个欧洲新古典主义美学的影响下也产生了意大利自己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意大利历史主义美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7.
20世纪80年代初,维吉尔两千年忌辰之际,大西洋两岸的学者们兴纪念之辞、撰文析述两千载维吉尔研究之总况者不在少数,结集出版的便有多种.其实,在此之前,这样的千年纪念便已经有过一次:20世纪30年代,维吉尔诞辰两千年纪念中,就已经涌现出了不少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38.
《中外书摘》2008,(9):52-53
画家,美术评论家。祖籍山东省东营大王镇。做过教师、记者、编辑,现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主要从事中国画、漫画、文学作品插图创作和美术评论。画风独特,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和幽默情趣,透露善新古典主义的意味,被评论家称为“新文人画”的一位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39.
从微观基础研究到宏观基础研究:后瓦尔拉斯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融合.在微观基础研究中,新古典主义把预期形成机制理论作为连接宏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而新凯恩斯主义则通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解释和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分析来构建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他们关于代表性主体、理性、均衡以及协调问题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早在宏微观经济学分立之初,凯恩斯对这一问题就有所关注,西蒙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制度上来研究宏观基础,其协调失灵学派还提出了协调失灵理论.对宏观基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瓦尔拉斯主义,其学者指出,具有有限理性的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系统方程具有多重均衡解,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但宏观制度的协调功能会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0.
《汉武大帝》在艺术上尝试探索了这样一种历史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即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导演胡玫称之为“新古典主义”。然而该剧播出后,对其“硬伤”的指责和争议却依然不绝于耳——历史剧对历史的尊重程度究竟如何?对于情节的改编,又到底应该在什么原则和尺度之内?究竟是“瑕不掩瑜”还是“对历史不负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