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109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61篇
丛书文集   221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452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出现为农民创业、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但是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高负债经营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其存在脆弱性;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也可能加剧其脆弱性。而银行业金融机构脆弱性的这种一般生成机制在作用于我国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时,又产生了进一步加剧的诱因。要保证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新型农业合作医疗制度属于初级的社会保险制度,具有政府主导、财政补助高、农民缴费少等特点,目前这种医疗制度在我国还处于“试点”运行的状态。《社会保险法》提出了将新农合提升为正规缴费性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与创新需要贯彻社会保险理念,建立科学筹资机制、明确农民参与新农合的管理监督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43.
耿兆辉  邱红洁 《河北学刊》2012,32(4):232-2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行以来,在预防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新农合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尚不能完全理解新农合的意义,并由此产生一定误解;二是由于医患关系日趋复杂,致使新农合面临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市县新农合试行状况的调查分析,对其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4.
梁海慧 《决策探索》2007,(24):31-32
本世纪初,随着城乡发展不协调矛盾的日益突出及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而在制度设计、政策制定上的根本转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我国重新开启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其政策目标是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切实减轻农村居民因疾病带来的负担.  相似文献   
4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宝鸡市于2007年率先在全国进行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该制度实行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维护了农民的养老保障权益,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实行积累了经验.但是随着该制度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能否持续稳定运行以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仍需进一步验证.基于宝鸡市的数据,利用模型构建测算了养老保险基金累积结余变化情况,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与新型合作医疗的运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服务递送功能,主要依赖于由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组成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来实现。然而,这一网络的服务递送能力面临诸多挑战。乡村两级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力不足、医术不高、设备不整的问题,乡镇卫生院还因种种原因竞争力日趋下降。县医院成为农民寻求医疗服务的主要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正常运行,一方面有赖于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大力加强能力建设,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政府促使医疗资源的配置向基层倾斜。  相似文献   
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的五大支柱问题,即教育普及、科技信息推广、产业结构调整、合作医疗保障、农民身体素质提高等,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8.
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适应能力对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要,因为人类社会必须应对种种复杂局面、未知环境、不确定性、价值和利益冲突;而所有人,包括决策者、政策研究者和专家都只具备有限理性。适应能力的基础是学习。依据学习的推动者(决策者或政策倡导者)和学习源(实践或实验)两个向度可区分出四类学习模式。通过考察中国农村医疗融资体制过去60年的演变历史,发现我们的决策者和政策倡导者能够利用各种形式的实践和实验进行学习和获取必要的经验教训,进而调整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此间高适应体制的中国模式逐渐成型,其活力来源于从不相信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相似文献   
49.
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赞 《理论界》2008,(7):201-202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解决农村缺医少药和农民看病难问题的迫切需求;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对农民多予少取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和研究辽宁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建设和谐辽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0.
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为契机,中国农民养老保障的支持将日益多元化。以嵌入性理论视角来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正式的养老模式以普遍化为目标,但养老的风险不是稳定地、同质性地分布于农民群体中的,受制于这种村庄的异质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各地区的境遇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