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25篇 |
免费 | 158篇 |
国内免费 | 4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02篇 |
劳动科学 | 20篇 |
民族学 | 136篇 |
人才学 | 105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1802篇 |
理论方法论 | 308篇 |
综合类 | 3525篇 |
社会学 | 541篇 |
统计学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216篇 |
2022年 | 184篇 |
2021年 | 267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208篇 |
2014年 | 440篇 |
2013年 | 314篇 |
2012年 | 614篇 |
2011年 | 644篇 |
2010年 | 494篇 |
2009年 | 373篇 |
2008年 | 558篇 |
2007年 | 376篇 |
2006年 | 350篇 |
2005年 | 266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85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215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从读者只能阅读不能互动的Web1.0时代进入到了Web2.0时代,一大批不受关注或者势力弱小的草根个人或草根品牌,把握了Web2.0到来所引发的传播革命,用创新化的传播手段,使得自己迅速崛起,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而另一方面,也有许多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中国在全球化条件下改革路径及发展抉择的分析 ,针对时下流行的科技革命是推动中国改革和发展根本性动力的观点 ,说明它不是什么新的认识或者是今天理论的重大突破。相反 ,在中国近代社会以及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实践中 ,在苏联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灭亡的历程中 ,都启示着我们 :面向 2 1世纪的全球化挑战 ,中国最根本的是自己改变自己的能力 ,是进行制度革命和体制创新的能力 ,是塑造强大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支撑新型制度和体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
政治整合功能是政党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是在同国民党的政治整合斗争中发展起来并取得革命胜利的。政治整合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4.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内涵在于“通达现实世界”,与此相应,通往现实世界的历程构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路径,具体表现为:从“理想主义”向“现实本身寻求思想”是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基本前提;从探寻“理性现实”到研究“感性现实”是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重要转向;从“异化劳动”到“对象性活动”切入现实意味着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深入发展。在揭示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过程中,现实世界从初次显露到完整呈现。这代表通往现实世界的彻底实现,马克思哲学革命由此真正出场。 相似文献
25.
清末举人刘粹轩系同盟会河南支部长。家庭影响使他养成了勇于反抗的性格,面对地方政府的黑暗与腐败,他积极领导民众展开抗争。同时,刘粹轩心系豫省学务改良,努力兴办新学,参与开封中州公学、洛阳河南府中学与卫辉中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将革命的种子播撒于校园之中。此外,他还积极联系省内外的武装力量,将豫西地区与陕西地区的革命势力联合为秦陇豫复汉军,凝聚成一股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军事力量,推动了河南民主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27.
28.
王梦可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7-24
毛泽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和奠基者,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历史性贡献。从历史起源来看,面对近代西方现代性侵袭造成的民族历史性劫难和社会历史情势,毛泽东树立起强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意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以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向和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姿态自觉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性基调,以统筹兼顾推进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开创了符合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统筹发展路径。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智慧,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境界。 相似文献
29.
大众文化的市场逻辑——后革命氛围中的中产趣味与消费想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中国社会走进崭新的“后革命”时代,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彻底开放的社会调整格局。在这种时代背景中,孕育已久的中国大众文化在国家体制默许及市场逻辑笼罩下迅速崛起,取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支配地位和美学趣味,并由高科技与现代传媒的强力支持而独霸了最大的市场份额,直接影响着最广大的城镇市民。大众文化的勃兴是文化受到长期禁锢之后重获解放的结果,是对大一统的文化格局的颠覆,代表了经济和技术上的历史潮流;同时,遵循“市场逻辑”、依靠数码技术的大众文化又带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加剧了急功近利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精神压力,消解了人文价值的传统影响。 相似文献
30.
杜家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85-92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在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以阶级革命和民族复兴为核心主题的叙事逻辑。随着时代条件和实践需求的变化,两种逻辑经历了从前者转换到后者的发展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对辛亥革命作出新的认识和评价。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复兴逻辑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绝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抛弃了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