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600篇 |
免费 | 755篇 |
国内免费 | 40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423篇 |
劳动科学 | 879篇 |
民族学 | 967篇 |
人才学 | 3564篇 |
人口学 | 178篇 |
丛书文集 | 10811篇 |
理论方法论 | 2730篇 |
综合类 | 31377篇 |
社会学 | 6252篇 |
统计学 | 5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2篇 |
2023年 | 1807篇 |
2022年 | 1892篇 |
2021年 | 2514篇 |
2020年 | 1733篇 |
2019年 | 2493篇 |
2018年 | 555篇 |
2017年 | 1325篇 |
2016年 | 1701篇 |
2015年 | 2309篇 |
2014年 | 4141篇 |
2013年 | 3794篇 |
2012年 | 3824篇 |
2011年 | 4245篇 |
2010年 | 3993篇 |
2009年 | 4504篇 |
2008年 | 4565篇 |
2007年 | 3228篇 |
2006年 | 2794篇 |
2005年 | 2768篇 |
2004年 | 2133篇 |
2003年 | 2081篇 |
2002年 | 1972篇 |
2001年 | 1765篇 |
2000年 | 1333篇 |
1999年 | 645篇 |
1998年 | 361篇 |
1997年 | 251篇 |
1996年 | 168篇 |
1995年 | 132篇 |
1994年 | 74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从历史逻辑出发,缘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从理论逻辑出发,源自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传播理论的智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从现实逻辑出发,催生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科技进步和学生内生发展动力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从实践逻辑出发,聚焦课堂阵地的精准施教和非课堂阵地的精准管理,其中精准管理涵盖通过顶层设计精准布局、风险规避精准预测和定制方案精准服务已探索形成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2.
《刑法修正案(十一)》确立了一种新的核准追诉,具有平衡因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带来的惩罚倾向、统筹兼顾特殊预防与特殊保护、缓和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紧张关系等功能价值。新核准追诉适用条件之一“犯故意杀人、故意伤人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是考虑刑法谦抑性、未成年人犯罪实际情况的结果。新核准追诉的另一适用条件“情节恶劣”本质上属于一种可罚性升格条件,需要通过未成年人的心理成熟程度、未成年人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行为手段、行为规模、是否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等因素进行判断。虽然已有核准追诉程序的规定,但需对若干问题进行调整后才可适用于新核准追诉。 相似文献
73.
理科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力量,高校是培养高等理科人才的主要阵地,“双一流”高校是高水平理科人才培养的“排头兵”。以复旦大学为例,通过系统梳理理科人才培养的历史和传统、培养体系和经验发现,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完善的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深耕通识教育土壤,实施荣誉课程科研计划,创设自由开放的多元发展路径,以一流学科支撑一流专业建设,建设高质量教材和课程等是复旦大学理科人才培养获得社会高度认可赞誉的重要举措,这些经验对我国新时代“双一流”高校理科人才培养实践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
杨锦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5):215-218
课程思政自提出以来,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化教育方式,将中国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升到新的层面。同时教育部门也在高校思政教育会议中明确了将专业课程作为依托,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的方向。为了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和思政教育的统一,高校应在课程思政改革中重点对“三寓三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在课堂教育中落实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实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5.
王婷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6):57-6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是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有效保障。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其对教育的质量所发挥的影响作用不容小觑,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可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文章围绕系统思维角度下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在对评价体系的建构意义作出深入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当前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最后对评价体系的建构方法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76.
陈胜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12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相似文献
77.
宋吉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3-26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百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艰辛探索并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现代化的客观历史规律与主观价值选择的统一中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明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在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自信的文化根基;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的统一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设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体系,确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谋划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在包容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中利用“现代化”话语的国际通约性自主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话语体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立场与世界意义,以消弭中西话语隔阂、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同。从发生学意义上探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发展的辩证逻辑,是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创贡献、深度解码现代化道路之中国样本的题中之义,对坚定不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