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449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80篇
人才学   169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585篇
理论方法论   215篇
综合类   1745篇
社会学   780篇
统计学   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18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日常生活既是审美概念,也是个时代概念。鲁迅揭示了日常生活的现代意义。日常生活参与了历史的重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透视和烛照了国民劣根性及民族国家的原型。鲁迅也许是在拜献,但也未必不是解构,以暗寓日常生活的崛起。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可由事实与精神两部分构成。杨贵妃这一符码所能提供的语义场或交往空间本身就是日常生活广场的现代投影。历史小说的灵魂仍是它在日常生活上的动力和潜力。从鲁迅到郭沫若的历史小说观虽有微异,但在直逼现实的日常生活维度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茅盾有意保留"历史小品"这一概念,以别于历史小说的规定。历史小说的现代转型得益于历史观的变化,也就是说,存在感和认识论影响了新的历史小说模式的生成。  相似文献   
42.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2011—2012 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多层回归模型,通过分析社会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获得的影响,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关系。 回归估计结果显示,个人层次上的年龄、居住状况、失能情况和社区层次上的老龄补贴、经济状况对农村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代表社会照料的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 回归估计结果说明,社会照料并不能对缺位的家庭照料起到补充作用,更不会起到替代作用,两者呈现一种非此即彼的“无关系”。 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打破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壁垒,构建一个“流动”的老年照料体系。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华北定县农村调查为基础,揭示出当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和思维习惯,是以权威性自治为主、依法自治为辅的混合型治理模式,要使农村社会实现从权威性自治向依法代表性自治的转换,关键就是要实现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改变。本文试图通过对制定法与民俗习惯的各自利弊和相互间张力的分析,对如何用该张力去制定与民俗习惯和农村现实相适应的良法,从而实现这种意识形态和思维模式的转换,并最终影响村治的历史向度做出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44.
<正>人是世上唯一会笑的生灵,可在日常生活中,有几人能笑面人生呢?人生这个词汇好沉重,生老病死谁都难免,更何况种种不如意。如:怀才不遇,朋友反目,或是更大的打击。又如亲人离散,爱情失败等等。即便是一个最顺当的人,也常常会发现,想要的幸福却在遥远的彼岸。  相似文献   
4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广泛分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习惯,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有的少数民族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自我健康管理意识较差.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升少数民族人民的健康意识.本文旨在将茶文化运用到少数民族工作中,从具体健康知识入手,结合健康保护的发展背景,对目前少...  相似文献   
46.
张一兵 《学术月刊》2020,(6):17-28+56
情境主义国际的革命情境建构不仅仅是理论讨论,而且是对资产阶级日常生活世界(环境)的直接干预。他们并不直接关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和政治法权关系的制度,而是转向这些制度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穿住小事情对象化结果,即微观社会批判。在黑格尔看到宏观"市民社会"的地方,情境主义者看到了原子化个人活动被入序于金钱化都市关系中的微观生活细节,这种细节化的"氛围"不是由人主动构序和塑形的,而是由景观操控的。整体都市主义,正是针对资产阶级都市主义这种景观控制下的城市生活的微观伪场境,同样从建筑和城市生活建构的场境入手,试图重构日常生活的诗意情境。  相似文献   
47.
民国时期,中国近代以来西方法文化与本土传统法文化的博弈并未结束。传统婚姻观念与习惯,在民间仍然固守着自己的领地,从而导致国家制定法与民间习惯在司法上的冲突。以婚约为标本对此进行法社会学考察,探索二者调适和整合的路径,于当下仍可以为借鉴。  相似文献   
48.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承载游牧民生态智慧和生存技能的习惯规范,与草原生态治理和牧区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基于本土知识的牧区习惯规范在当前新疆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及生态治理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草原牧区的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脱离牧区社会本土知识,挖掘草原生态习惯规范中有益的本土智慧和实践价值,可以为牧区可持续发展和草原生态治理提供经验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国家现代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49.
“走在大街上,从来没人认为我不是上海人。”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45岁的傅国华对于上海有着发自内心的认同感。留学加拿大的傅国华是加拿大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出国多年之后,1998年,他辞掉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的副总裁一职,重回上海创业,担任斯旦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国华希望在从小生活的上海留下自己的印记。他的设计风格既有加拿大建筑的简约、清新,又与上海人的居住习惯结合起来,很快就得到了上海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