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胡苏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40-45
宁波籍的袁可嘉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家的代表,他在系列文章中阐述了“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和具体策略,其中针对新诗感伤诗风提出的反抒情,针对新诗“意义明晰”阅读惯性所倡导的“晦涩”,针对“单纯”式诗思模式提出新诗的综合性特质,都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些理论在后来的新诗发展中仍得到明晰的回响。 相似文献
12.
13.
今人在接受阮籍诗文过程中的困难,除了其晦涩古奥的风格影响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渗入其中:第一,接受者受惯性驱使,乃至以儒释道,阐释上出现了错位;第二,解释者谨守训诂,仅从字面出发;第三,阮籍诗文中的文字讹误,仍有显著之处未经订正.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了人们对阮籍诗文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金发的诗不但是对古典诗歌最富有挑战性的叛离 ,同时也是现代诗歌发展中最大胆的创新 ,体现出富有波特莱尔恶魔主义风格的异质色彩。具体表现“审丑”的诗学取向和朦胧晦涩的诗风。这种异质色彩的诗学价值及历史意义才是真正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5.
陈伟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74-77
鄂东黄梅是废名的家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气息对他美学趣味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废名早期作品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味,大多就是通过对故乡自然风景、人物风俗的描绘来营构的。后来他渐对鄂东流行的禅宗感兴趣,文风由此发生转变,前期的冲淡朴质风格变得晦涩空灵。 相似文献
16.
关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6-41
中国现代文学的兴起得益于写实文学观的提倡,文学进化观、"为人生"派等都是文学姿态调整的反映。文学向日常生活迁移。思想革命开辟了日常生活艺术化的新领域,而日常生活文学的生成又极大地解放了文学生产力,在引领文学回归自身的同时也走进了现代生活的中心。鲁迅、巴金和汪曾祺对于复仇题材的兴趣和书写体现了思想与文学的关系。复仇表达了强烈的生命诉求,成为消解焦虑的文化革命想像。鲁迅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痛快和洒脱,巴金却呈现了复仇的现代困境,汪曾祺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或是人类和世界的思想投影。围绕"看不懂的新文艺"的争论是思想和文学协商的又一范例。参与讨论的各方思想不一,态度也不一,因而其文学主张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田广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3):35-38
在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废名向来以作品晦涩难懂而著称。其晦涩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简练含蓄和主题的含混模糊,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互文与反讽混合的修辞手法,二是文本的复调意味,三是作品中的禅道意蕴。晦涩作为废名小说的标志性特征,不仅仅是一个文本现象,而是上升到了诗学和美学的高度,体现了废名对小说美学的独特追求。废名在中国小说现代转型进程中的选择和努力,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君毅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44-49
写于1946年的《青色魇》,讲述了佛经典籍《法苑珠林》中驹那罗王子的故事。同《七色魇》其他文章一样,《青色魇》也呈现出晦涩难解的文本状态,评论多将之称为“抽象的抒情”。从佛经故事重说的角度将之与上世纪30年代的《月下小景》进行比较,不难剖析这种“抽象抒情”文风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原文]关于2013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安排的通知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将我校2013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一、放假安排1.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将9月22日(星期日)公休日调至9月20日(星期五),9月19日(星期四、农历中秋节)为法定 相似文献
20.
徐慧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5):28-32
晦涩诗学的提出主要以现代主义诗歌的晦涩风格为中心和契机,由此展开三个相互独立又同构的组成部分,即:新诗晦涩风格的内在形成机制;社会文化学因素在创作审美各方面对人的影响;审美接受的多义性及解诗学的建构等。其中,内在形成机制包括诗歌创作以潜意识为表现对象、使用狂欢化的语言艺术和“诗的思维术”三个方面。“晦涩风格”是新诗现代化变革的主要建设力量和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