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92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93篇 |
劳动科学 | 32篇 |
民族学 | 67篇 |
人才学 | 197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699篇 |
理论方法论 | 198篇 |
综合类 | 1696篇 |
社会学 | 569篇 |
统计学 | 3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65篇 |
2020年 | 208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92篇 |
2011年 | 290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49篇 |
2008年 | 276篇 |
2007年 | 139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104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汉兴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74-75
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不是在求分别的真理,而是要求"穷通",把握关于性与天道的真理性认识,即智慧.哲学、科学、技术道德以及全部人类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探讨人的问题,是为了使人成为自由的人、觉悟的人.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态,与城市韧性提升具有内生性关联。但信息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系统中的嵌入,并不能必然获得城市的健康和安全发展。因此,研究智慧城市的韧性建设路径对提高城市安全和智慧城市建设效率都具有积极作用。基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分析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韧性提升的显著性。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韧性的提升作用最显著,但社会赋权存在明显短板;智慧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韧性具有积极作用,但环境、能源、农业领域的韧性红利不显著;智慧城市建设对增加经济"冗余度"尚不明晰,大数据产业化和传统行业的数据化转型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时代,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企业由原来单纯的重视产品为中心,发展到产品本身和产品服务并重,客户服务成为企业运营的生命线。数字经济时代呼唤客户数字化服务转型,重塑数字化服务新体系。数字化服务呈现在线化、平台化、智慧化、透明化等特点。数字化服务转型策略为:服务意识的数字化转型,由被动服务向合作共赢的服务生态转变;服务能力的数字化转型,由传统后置服务向个性化智慧服务转变;服务体验的数字化转型,由结果管理向全程体验管理转变;服务价值的数字化转型,由单纯服务向创造价值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5.
6.
7.
王敏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17):376-37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经历数百年光阴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作为中国社会的先锋队,共产党的党史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价值.因此,需要对党史中的智慧力量进行深入的探究,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做好的基础课程以及长期任务.本文主要从坚定信仰、把握规律、激发动力、寻求发展四个角度入手,对深入学习党史、汲取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8.
智慧社区建设具有重塑治理价值、重构治理主体、整合治理资源、强化公共服务、改进工作方法、推进基层民主等功能。在实践中,智慧社区建设存在技术至上的理念误区、政府唱"独角戏"的主体尴尬、专业化运营人才的短缺、服务对象缺乏信任的行动危机等问题。为此,须统筹好功能定位与服务内涵,规范好质量标准与运行机制,协调好利益关系与协同框架,兼顾好技术开发与人文精神培育,优化智慧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冯契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他独立完成了从孔夫子到毛泽东的中国哲学史书写,代表作包括《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三册本)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是中国哲学史学科马克思主义化阶段的重要代表。冯契的中国哲学史书写有着自身的特色,他在厘定哲学和哲学史及其关系的基础上,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基本方法,提出完整的圆圈说,并把智慧说贯穿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和书写,彰显了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中的地位。冯契的中国哲学史书写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圆圈说能否真正展现出中国哲学的特质?知识与智慧的关系到底如何?这些都值得我们继续思考。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