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5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韩少功的小说《暗示》站在普通读者和专业批评家之间,不想代表或者趋附他们任何一方,作品的意义不在于说服,而是通过言、象、意之间的反复阐释生成新的争议,引起了双方聆听它所发议论的兴趣,这是文学作品能够展开思想和讨论的真正开端,也是《暗示》的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2.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现象通常以异常形态出现,且传播速度极其迅速,本文力图在这种异常、迅速之中剖析其各个阶段的传播机制,据此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3.
近视之心     
乔叶  红红 《现代交际》2008,(4):24-24
一只老虎在一块石头上睡觉,两个人先后路过,一个视力绝好,一个是近视眼。结果视力好的那个波老虎吃掉了,近视眼的那个反而安然无恙。为什么?因为视力好的那个人看得清楚,就惊叫,叫声惊醒了老虎。而近视眼的那个昵,他什么也没看见,只注意看路了。近视眼似乎是用功苦读的标志之一,看到鼻子上的那两个玻璃片,就会让人想到深更半夜解析方程式的艰难,当然  相似文献   
64.
正"你将面试情景模拟了很多遍,履历、自我评价倒背如流,面试准备已经相当充分,你笃定面试会成功,可是,迟迟没有等到复试通知,想知道失败原因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这样的面试体验你可曾有过,究竟是什么导致面试失败?心理专家分析,基于充分准备但依然导致面试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求职者带  相似文献   
65.
作为曹雪芹的主要叙事谋略,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在《红楼梦》中有着广泛而成功的运用,这使《红楼梦》在叙事艺术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含蓄暗示与客观展示。具体而言,隐晦的“春秋笔法”使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形象塑造、意旨表达等许多方面达到深文曲笔、义见丈外的艺术效果;讲究客观冷静的“春秋笔法”还使小说在客观叙事方面达到相当高度,作者分别采取与叙述者刻意疏离、运用限知视角、客观叙述口吻、对心理描写的规避等策略以达到叙述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66.
<正>司空见惯的事实玲玲和婷婷是一对表姐妹,今年都满6岁了,在同一所学校的不同班级。暑假到了,婷婷和妈妈到玲玲家去玩儿,其间,玲玲的妈妈问婷婷期末考  相似文献   
67.
3岁那年,春风一度,一夜之间,小院里的杏树结满了累累的花骨朵,开满了杏花,粉的似霞,白的胜雪。父亲兴致很好,一把把她拉到身边,一字一句地教她读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父亲的普通话很标准,因此读起来很好听,琅琅上口,可是她却怎么都学不会。一遍又一遍,父亲终于失去了耐心,摇头长叹:"小笨丫,你怎么这么笨啊,将来可怎么办?"她听不懂父亲的话,仰着小脸,看着父亲发呆。父亲一  相似文献   
68.
卓然 《老人天地》2010,(2):39-39
人常说.“人老先老腿”。这是从人的肌体角度讲的。其实,人的衰老首先从心理暗示开始的。当我们还处在准老年时,便频繁接受这种暗示,一旦被它左右,受其支配,无形之中加速了衰老的进程,使原本活力旺盛的生命日渐走向凋零。  相似文献   
69.
马淑元 《现代交际》2005,(11):34-34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一清点,发现有一些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这些小东西;我们本来对某个人没有什么印象,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却觉得他面目可憎;早晨到了办公室, 本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过了一会儿却变得烦得要命。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对这种状况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  相似文献   
70.
跨文化交际行为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