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84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元散曲有小令、带过曲、套数诸体 ,对各种体式之特征 ,历代曲论家多有论说 ;以论带过曲和套数分歧较大。对曲中俳体 ,论家们亦有详细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2.
王士稹在其<花草蒙拾>中,引<牡丹亭>语,以说明词曲之辨.但是,从词与曲的关系来看,词固然影响了曲,而当曲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对词产生影响.明清之际词坛不少人喜用联章词写士女之情,一定程度上,正是受到明代传奇的影响.在语言上,词曲之间也有互动,<牡丹亭>中的相关语句,就在明清之际词人的笔下大量出现.王士稹本人在对<倚...  相似文献   
33.
通过比较元散曲中妓女所作之曲与男性所作青楼之曲,论证了前者更真实地反映了她们的从良愿望、凸现了她们的文学才华,审美品位也更高尚.论述了为何元妓人数倍多于唐宋妓,而有文学才华的却最少.从元代重武轻文、统治者不通文墨、元妓普遍文化水平低下三方面探索了原因.以<青楼集>等文献和元杂剧妓女戏为据,论证了元妓比唐宋妓更有自觉争取人权的抗争意识,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34.
刘勰的"隐秀"论,强调"隐"与"秀"的契合和"余味曲包",这些特点已符合意境的审美要求,因此,隐秀就是意境的最初形态.但隐秀的"秀"是一种局部的美,意境的"境"是一种整体的美;隐秀通常指一种含蓄的风格,意境指的是作品的韵味与风神,隐秀为意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意境是对隐秀的发展.  相似文献   
35.
在我国,元代的杂剧艺术被视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较好开端,我国戏剧史学家王国维就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杂剧艺术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予传统音乐形式中的戏曲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吸收了宋代勾栏中多种艺术的营养成分而成。在诸多艺术中,宋代的说唱艺术如诸宫调、唱赚,对杂剧的曲体结构、故事来源、表演形式等,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幸奠权 《小康生活》2001,(12):24-25
(1)小鹅瘟。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此病,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  相似文献   
37.
从各体文学的角度分析马致远与张可久散曲的差异可以看出,马曲以剧曲为曲,张曲以词为曲,代表了元散曲创作中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向,体现了元杂剧和元词对元散曲创作的影响。另一方面,马曲俗中有雅,张曲雅中有俗,张曲对马曲又有继承之处,马、张二人成为元前期通俗生动的俗曲和后期文雅守律的雅曲之间过渡性的作家。  相似文献   
38.
佛教音乐被称为佛曲。伴随着佛经的传入,佛曲与中土音乐相融合,也开始在唐代京城长安风靡一时,成为上自宫廷下至民间都乐于接受的新的音乐形式。佛曲也往往成为文人在诗歌中热衷描写的对象。作为佛曲主要配器之一的琵琶,成为诗歌表现的重点。长安诗坛不仅记载了当时著名的琵琶演奏家,还通过文学语言对其声音进行描绘,产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作品。佛曲影响下产生的诗歌成为唐代文学中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39.
歌弦唱奏方式与辞乐关系--乐府唱奏方式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充分利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乐府唱奏方式对辞乐关系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考辨 ,提出了如下几个崭新的观点 :(一 )“相和曲”与“三调歌”均曾以“行”命名 ,二者共有“丝竹更相和”的音乐特性 ,而用“丝竹”表演反映的正是“行”的本质 ;(二 )魏明帝相和歌改制与列和笛律的使用直接相关 ,多种表演手法与技巧的综合运用、叠奏和“相和”等唱奏方式的交错组合皆因笛律的统领而最终得以实现 ;(三 )“歌弦”的本义乃“歌所弦之曲” ,有用“器”与不用“器”之分 ,正是后者的普及才产生出了歌乐重奏的“歌弦”唱奏方式 ,后世称为“着辞”。  相似文献   
40.
宋元南戏既反映了古代洛阳的人文实况,又为洛阳增添了文学趣味。在《琵琶记》剧本中,洛阳承担着重要的空间背景任务,是作品安排场次的要点。《破窑记》虽经艺术处理,但作者依然把蒙正觅瓜的地点放在洛阳。宋元戏文佚曲不仅反映出唐宋时期汴、洛之间频繁的社会交往,体现了市民阶层新兴力量的道德追求,而且彰显了洛阳的园林景观之美,其盛况超过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