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1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6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34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53篇
理论方法论   137篇
综合类   1384篇
社会学   119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竹葵村黎族的自然崇拜包括对土地公、灶公、燕子的崇拜,畏惧猴子鬼、鹧鸪、乌鸦、鸡等。而黎族有无"万物有灵"的观念、能否把不同村落的黎族人对具体崇拜对象的观念和做法作为黎族集合体的信仰对象和做法以及黎族神鬼不分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商榷。  相似文献   
42.
《制度空间与基层权威生成》一书是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核心问题的一次检阅,其对自治的思索、历史的梳理、制度的考量、权威的评判都是深入而细腻的,其间虽有理论追索的困惑与纠结,但是其对制度影响下的权威的现实勾勒依然因为真实而生动。  相似文献   
43.
陈英群 《阅江学刊》2012,(6):128-134
阎连科出生在贫困的乡村,由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缺失性体验而产生一种向往城市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他的小说中体现为贫瘠土地上的青年农民拼命逃离土地、渴望进入城市的迫切心情。他的小说可以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在逃离土地之路上挣扎的痛苦心声,同时也可体味到作者希冀精神上回归土地的殷切心情。  相似文献   
44.
赵炳是《古船》中的重要人物和叙事关捩.作为洼狸镇的当家人,赵炳在洼狸镇举足轻重,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他集传统型、感召型和法理型三种民间权威类型于一身,具有多重复合的民间权威特性.赵炳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他具有深刻的历史集成性,作为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和传承者,见证了中国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他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性,身上刻镌了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深刻印迹,体现着作家对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影像志"立项课题为研究素材,以所涉及到的节日展开空间为立论起点,在辨析出"权威与权力边界"的基础上,从现有的作品中归纳出了三种基本的"权威/权力"博弈模式,并明确指出,权威是以村落为单位的节日庆典活动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它既是"传统复兴"的表征,也将对处于急速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以镇定、警示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6.
今年是开一代文学风气之先的日本近代文学泰斗森鸥外(1862-1922),诞生150周年,他与夏目漱石名声相埒,是日本近代文坛上的双璧. 《高濑舟》是鸥外历史小说中的杰作,作品涉及的财富观念,在21世纪的今天仍不失其现代意义;作品中的反权威意识,来自鸥外对民主的憧憬;对安乐死的思索,如今仍是热门话题,道德与法律对安乐死的担忧,至今犹在.实施安乐死,依然是可望不可即的事实.  相似文献   
47.
[摘要]高唐神女作为一个虚构的女性美形象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战国后期人们对女性美的理想要求。高唐神女的身体美学意蕴的丰富性在于,她的出场既是男权意识驱使下的女性美想象,又与人类文化中的女性崇拜有关。前者生动地诠释了“女性美的男性制造”的美学内涵,后者则反映了女性独特的性别美学优势,对女性的颂扬实质上是透过她们的美丽向人世间最美好、最神圣的精神作由衷的礼赞。  相似文献   
48.
法团主义被广泛用于分析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该模型突出了国家对体制外社会组织的敌视态度,强调了国家与在不同程度上作为行政机关延伸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共生关系。该体制的一般政策要求是限制公民社会的自主性,使其保持为行政机关的附属部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市场化和社会重构带来了中国法团主义实践的新变化。首先,多元社会和混合价值体系的出现,削弱了国家作为社会合法性的垄断拥有者的地位。同时,面对日益增  相似文献   
49.
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迁的一个基本脉络是:个体—家族统治的衰落,组织管控的兴起和转变,制度调节的作用日益重要;"党治国"的进入和逐渐回归本位,似乎是理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迁的关键线索。现阶段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过程中,"抽象的形式化权威"与"具体的实体性权威"的"渐进式替代"需要较长时间。过渡期内,"具体的实体性组织权威"由"总控制者"向"总协调者"的角色转变,有利于"渐进式替代"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通过建立净空派道场,南京净空派信众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但获得体制承认还需努力。净空派自立道场的行动表明大陆寺院的合法性也遭到信众的质疑,在社会转型压力和台湾宗教团体的示范下,大陆寺院也积极进行权威和组织转型,重新建构其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