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4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1 毫秒
31.
莱辛和李渔虽然在艺术实践的文化层面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作为德国和中国的戏剧美学思想家,他们对于各自的戏剧美学传统做了深入剖析和思考,在此基础上,莱辛和李渔创立了各自的戏剧美学体系,对于古典戏剧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和探讨两位.艺术家的美学思想、艺术特质,对于丰富和发展戏剧美学的艺术传承和实践诸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2.
李渔的诗     
李渔是位杰出诗人,过去人们只以传奇作家、小说作家、戏曲理论家看待李渔,是不全面的。正如他的朋友所说:"止以词曲知笠翁,即不知笠翁者也。"他在明清易代、社会变革之际写的许多诗,描写历史沧桑、时代悲凉,为民众呼号,歌唱和咀嚼百姓的大哀痛,这些诗乃是他一生所作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是放在中国几千年来无数优秀诗篇中并不逊色的作品。特别是他对民族和亿万百姓的命运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对苍天、对历史进行了呼天号地的叩问,可以说,这些诗是清诗中的上乘之作,也是对整个中国古代诗苑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3.
34.
李渔的十种曲不仅在戏曲技巧方面有突出成就,也能够反映出李渔人格的多面性。结合其他的创作和编辑作品可以看出,李渔戏曲在娱乐性之外还蕴含着他的处世态度、对家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审视。李渔在复杂心态的支配下选择"隐于市"的生活方式,同时怀有"经世"之才,积极思考政事,并且提供了不同于官方的历史视角。这些多角度的投射提供了全面认识李渔的途径,也提供了认识李渔戏曲创作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35.
李渔的窗户     
江舟 《山西老年》2020,(2):25-25
李渔居西子湖畔时,曾经希望能够以有限的财力在杭州购置一艘湖舫。李渔是这样设计湖舫的:其他部位与一般船毫无二致,只是窗户相异。船的四面都用木板制成,并蒙上灰布,使其不露一点光线。再在船的左右,各留一块扇面形状的窗。坐于船中,两岸之湖光山色、寺观佛塔、云烟竹树以及往来之樵人牧童、醉翁游女、行人车马,尽入扇面之中,成为天然的图画。  相似文献   
36.
李渔在中国饮食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闲情偶寄》一书,在其中展现了李渔重蔬菜、崇节约、慎杀生、尚本味、巧调配、求食益、取日常七个方面的饮食风格,在其饮食风格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即表现为:清、德、善、真、和、实和俗。文章即从这两方面内容联系李渔饮食美学思想的成因,立足于《闲情偶寄》,小谈李渔其独特的饮食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7.
陈建华 《东岳论丛》2019,40(4):76-89
李渔把代表其小说创作高峰的《十二楼》称为"空中楼阁",不光体现他对园林设计的嗜好,也凝聚着他的文学以虚构为核心的主张。小说中亭台楼阁成为规训身体和道德的空间装置,而李渔采用反讽和戏仿的解构策略,在政治与美学的协商中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的同情,重申了晚明的浪漫精神。另一方面对园亭楼居的描绘渗透着当时兴盛的园林美学的符码,表现了李渔的天人合一的理想、人与自然的奇妙观赏,也给小说结构和风格带来美学上的突破。"空中楼阁"犹如各种文学与文化力量交涉、对冲或融合的势力场域,映现出明末清初急剧变动的时代精神,而李渔沿着"文人小说"的进路,以其多元开放的理论和实践使小说成为一种既能负载与更新文学传统、又能展示其独立身份的最富活力与时代性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38.
晚明文震亨的《长物志》和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两部被园林学界公认的中国古代造园著作。《长物志》和《闲情偶寄》代表了明清园林文化发展过程的两个阶段,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并反映出一种动向。首先,两部著作都鲜明体现了明清园林文化中的“器物关注”特征,只是在两者之间又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其次,这两部著作的先后问世反映了明清园林文化理论发展的两个阶段:总结和创新,并且从《长物志》到《闲情偶寄》,园林文化领域中审美话语权的归属趋向又发生明显的转变,即从一元向多元扩散。  相似文献   
39.
从整体上看,李渔研究包括李渔生平思想和李渔作品,已经非常全面深入。但是李渔美学研究,尤其是李渔生活审美研究还需深入。李渔美学研究突出了戏剧美学,而忽略了生活审美。在李渔生活审美研究中还存在概念把握不准、重复性高、较零散肤浅等问题。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