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32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28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302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755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李福孙  陈爱红 《老友》2014,(2):32-33
正自1994年以来,他不图名利、不求回报,默默无闻资助镇敬老院老人和贫困老人,用平凡的善举感动着乡亲。2013年6月,他成功入选中国好人榜。他就是江西省新干县界埠镇界埠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邹兵建。黝黑的皮肤,沉静的眼神,敦实的身材,脚穿一双厚实的布鞋,谈吐朴实却刚直。这就是邹兵建给人的最初印象。说千句道万句,最终的落脚应在行!  相似文献   
122.
山西静升村古堡建筑历史特性与始建原由的探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静升村是晋商文化的代表村落,至今保留着多数明清古民居以及较完整的村落形态,村内现存七栋古堡建筑,其中包含远近驰名的王家大院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2003年被指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并位居名镇(村)首位。本文试图从静升村的村落形态构成、村内各宗族住宅区域划分、史料碑文记载及各堡名的内涵等方面,分析王家大院古堡建筑的历史特性以及在始建之际,与村内其它古堡建筑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为晋商建筑群,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方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3.
推荐村委会候选人是村级党组织有效参与和领导村委会选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村级党组织依法享有和行使提名权,不仅不会损害村委会选举的民主性,而且还有利于村委会选举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扬民主的统一.应当使村级党组织与村民共享村委会候选人的提名权.  相似文献   
124.
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研究视角与进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乡村治理的区域差异与农民行动单位有关,农民行动单位包括家庭及建立在家庭基础之上的家庭联合体,具体如宗族、小亲族、户族、联合家庭及地域共同体(如村民组),正是农民行动单位成为了决定乡村治理状况最为重要的内生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管理体制上逐渐形成了“乡政村治”格局,即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乡以下的村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村民委员会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村民的意愿和利益。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农村治理结构的现状和“乡政村治”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6.
针对凉山彝区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阐述了玩教具制作的重要意义及五大领域玩教具制作的主要原 则、方法与途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本土资源及安全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出适合本地幼儿的玩教 具,满足彝区幼儿园玩教具缺乏的需要,从而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彝区脱贫奔康。  相似文献   
127.
当前中国农村存在一些问题村,给基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治理问题村的现实需求,华北A县创造了“选派书记”制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在县委组织部的多方协调下,县乡共建了农村人才后备库,然后再向问题村选派合适的干部任职村书记,实现人才与村庄的精准对接。选派书记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通过建构村庄权力的整合机制、治理资源的调动机制以及应对琐碎事务的扁平化治理机制,实现了对问题村的有效治理。“选派书记”制度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8.
农村治理模式选择之殇——基于华北X村的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之后,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自上而下将村民自治制度下沉到农村和农村自下而上去承接村民自治制度的互动过程中,村民自治出现了“惟村庄利益化”的现象。依据不同的视角可以将农村治理划分成不同的治理模式。以农村对国家供给项目资源的承接态度为标准,可以将农村治理化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激进型治理模式。笔者考察了华北平原的X村在15年中经历了积极→消极→激进的治理模式的选择过程。得出以下结论:村民对农村治理模式选择是依据农村治理绩效的帕累托改进的标准,这种选择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往往会产生非正义的结果。将激进治理模式放在税费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源自于农村获取治理资源的方式会发生由内部汲取到外部输入的根本转变。同时,地方政府在晋升锦标赛体制和政治维稳高压之下,也默许了激进型农村治理模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9.
村庄治理模式变迁可从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权力结构、村庄治理资源和村庄治理方式等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国家和社会关系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与多中心治理理论为村庄治理模式变迁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村庄治理模式变迁理论,村庄治理模式变迁逻辑上沿着村庄管制、村庄一元自治、村庄多元自治和村庄自治多元协同路径推进和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村庄治理模式变迁路径可具体化为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一元村庄治理模式向多元村庄治理模式转变;二是实现了村庄治理模式一元化向村庄治理模式多元化的转变。浙江省改革开放40年来村庄治理模式变迁实践为村庄治理模式变迁路径理论探索提供了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30.
当前我国的村级治理是以"乡政村治"法律模式为基础的,实施村民自治。"乡政村治"立法既符合中国历史形成的村治传统,也切合我国的治理需求。然而,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及其社会的快速转型,农村治理出现了乡政介入疲软、农村基层组织涣散、乡村整体衰败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治理难题,国家不断通过人力资源输入、项目资源进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干预等机制,努力推进农村各方面的振兴。这些探索性措施,很多已经发挥出制度引导的正功能,其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加以法律化;而有些可能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则需要立法加以完善和协调。而完善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主线,一个是加强村治的党内法规建设,另一个就是完善村级治理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