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4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8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762篇
社会学   142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通过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 ,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思想内涵 ,指出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为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暝色起愁”情境是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揭示《诗经》抒写思念艺术范型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古代诗文中“暝色起愁,,抒写情怀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基础上,对其“暝色起愁”这种抒情范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家对远程教育的投入有限,政策上允许在试点过程中收取一定数量的办学成本费用.如此,事实上已经将远程教育推向了市场,这就要求远程教育机构必须从确认目标市场入手,客观地进行市场细分.只有客观分析远程教育的目标市场和细分变数,深入了解远程教育市场细分的可衡量性、可进入性和可盈利性的标志,才能对这一市场进行有效经营.  相似文献   
14.
吴巧玲 《南方论刊》2007,(7):99-100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而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5.
作为邓小平理论萌芽的标志不是某一具体的时间、论著、观点。对邓小平理论萌芽应作出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界定。邓小平理论萌芽的标志应该是时间段、论著链、观点网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一类具有较多边数的k+1色k-饱和图(不含K_k,但添加任一边都含K_k的图)的结构。导出了n点最大k+1色k-饱和图的边数的下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标志设计具有很强的现代感、信息感,传达了一种特定的信息,传统的造型艺术为现代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思维路径,带来更多的启示。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具有文化韵味的现代标志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信息——建立知识经济的根本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是表征物体和运动流程的客观存在,具有可以贮存、加工、传递、扩散、创新、增值、共享、转让等自然和社会属性,是建立知识经济的基础或前提;掌握科学有效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指示灯,是提高智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1985-1995年的中国比较文学繁荣是伴随着20世纪末的世界文化转型与第三次中国文化转型的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形成的。具体条件包括:中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方位内通、交流与对话;寻求跨民族语言文化的沟通、交流与对话的现实要求与历史必然趋势,20世纪末学科走向综合与跨学科教育的时代潮流等。1985-1995年中国比较文学繁荣的标志是: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教材研究的迅速发展;学术组织与活动的迅速发展;理论译介与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的出版。其特征是:重应用研究,轻理论探讨;氛围活跃,队伍流动性大。  相似文献   
20.
传统“警世”文学里,作家在表现人的基本需求时往往流露出既向往又恐惧的心态。这种向往与恐惧心态的交替或反复出现,反映出作家对于喜与悲、幸与不幸,对于历史、社会、人生的倏忽变幻的循环感,这使中国古典作家轻易地接受佛教的轮回观念。这种对于生命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感受与表达,显示了传统“警世”文学的深刻与凝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