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陈湘鹏 《人力资本》2008,(10):88-89
都市里太寂寞了,去单向街吧,你可以把游弋在钢筋水泥中美丽的文艺女青年们“一网捞尽”。当然,这里还有免费“三明治”提供:免费看书,免费晒阳光,以及免费听高格调沙龙。  相似文献   
112.
明代文学研究者多以为前后七子重复古摸拟,缺乏艺术个性,其实他们并非轻视个性与创造精神,只是出于时代原因,其文学思想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前七子经历了由“弘治中兴”到正德昏愤王朝的变迁,文学风格表现为追求雅正雄壮的审美理想与情激悲凉的创作现实难之以统一;后七子身处主威臣谄,排陷激烈的嘉靖朝后期,文学风格表现为强调个人才情与取法传统格调之不能协调。尽管如此,他们在文学道路上,还是朝着突出个性、才情的方向蹒跚地前进。  相似文献   
113.
读《王小波文集》札记五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王小波批判现实追求艺境的文学倾向为旨归 ,并从创意、手笔、格调、韵律等切入 ,点评其杂文小说的写作特色 ,且对有关的文坛现象做了批评。  相似文献   
114.
刘桢是“建安七子”的重要成员和“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文章之圣”。然而从目前来看,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似乎略显薄弱,且存在一些不甚合理的地方。基于刘桢现存无多的作品,分析其诗歌中包含的格调高峻、情采丰赡、意境凄清三方面的艺术特征,并就由来已久的“刘王之争”发表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5.
清代格调论诗学的诞生与明末清初时代的变迁以及学术思潮的丕变息息相关,面对山河陆沉,宗庙被毁,“异族”高压,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不得不思考发生这一裂变的具体原因,经过认真深刻的反思,他们他们将“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之祸归咎于宋明以来脱离实际的空疏学风,故而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与此同时,在诗歌领域,他们对明代诗学作了深入的检讨,论析其利弊,评判其得失,为清代格调论诗学的兴起,作好了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6.
胸襟,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诗学范畴.目前,这个诗学范畴还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事实上,从明代格调说产生以后,胸襟的理论就开始成型,到了清代.胸襟之说自然瓜熟蒂落.格调派非常看重雍容大气的作品,并依胸襟来衡量诗人.可以说,胸襟是格调说的一个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17.
格调生活     
陈尉文 《社区》2002,(22):57-57
着要不是个破落贵族,至少也沾点贵族血统,一般小人物过日子哪能这么穷讲究。朋友在步入新贵之后,对吃就更不苟且了。我在他家吃的晚饭内容多半是西式的,罗宋汤炸猪排什么的,汤里有胡萝卜、蘑菇、奶油、西芹,都是我最犯怵的。长形西餐桌上还少不了牙膏似的绿芥末,以及番茄酱,牛肉一般用咖喱洋葱烧。我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吃这口味儿,反正我要想减肥了,就上他们家蹭晚饭去。男主人的英文水平不敢恭维,但你要和他通电话,他一准“OK”。K是发第二声,有着不容置疑的潇洒劲儿。但我最怕听人说OK,一听就起鸡皮疙瘩,过敏。所以我每次总是抢在他OK…  相似文献   
118.
干吗谈格调     
《上海科学生活》2002,(7):61-61
生活在今日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已时时可以感受到经济发展给现实的物质生活带来的冲击:卖场啦、餐厅啦、酒吧啦、浴场啦、生活红火,你方唱罢我登场;白领啊、小资啊、时尚啊、格调啊,波涛翻滚,一滚刚过又是一浪……。  相似文献   
119.
格调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重要内容,即:格、调、情。它既求格,又始终突出强调调,并将调作为内在情感的外在显现,从而进一步揣摩声调与内在生命的关系,将格、调、情三者有机融合,构建起形式与内蕴之间的联系,使中国诗学的传统精神真正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20.
一、时装 人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把衣服仅仅当作为御寒护体的工具,同时还把它当作展现个人风采的媒介?这一点恐怕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