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81.
本文力图从宏观上把握革命烈士陈辉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蕴。本文认为,陈辉的诗歌是在战斗后的轻松、偷悦的闲暇中写出来的,明丽的格调是其显著特征;陈辉的诗歌擅干把自然形态的生活幻化为情趣盎然的艺术美,幻化的生活意趣是其又一特征;有怎样的人生就有怎样的诗歌,晶莹的人生境界是陈辉最高的审美追求。陈辉有月亮般明激的人生,月亮是其诗歌中最醒目、最有魅力的形象,陈辉是月化的诗人。  相似文献   
182.
《红楼梦》诗词大多是出自女儿之手,这些诗词呈现出一种香软的美学格调。它对烘托小说气氛,刻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3.
宋代诗话中的诗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诗话对"格"作为诗学审美和理论范畴的内涵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释,其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作为格调、品格之义的诗格论;作为风格、风致之义的诗格论;作为体式、诗法之义的诗格论。宋人着力的理论性辨识为明清诗学理论中格调论的出现和成熟累积了丰富的理论和批评养料。  相似文献   
184.
"盛唐之音"是时代的强音、唐诗的骄傲,高棅在<唐诗正声>里标举的"声律纯完",是对盛唐诗歌美学特质的提炼,确立了有明一代"诗必盛唐"的审美理想.明人以体格声调论唐诗,试图将盛唐诗妙不可言的声韵落实为有章可循的诗法,造成得其皮毛而失其精神的流弊.若专就诗的兴象风神而言,盛唐之音所表现的高蹈流走的生命情韵,能直接呈现于读者的感觉与想像里,宛若空中之音、镜中之花,是一种难以言传的韵外之致,也就是神韵.  相似文献   
185.
孙学堂 《求是学刊》2004,31(3):95-99
本文从文学思想发展的角度切入,对"格调说"及几个相近概念作了辨析。"格调说"的实质是以汉魏盛唐诗为典则,建立重抒情审美的诗学理念。此种理念以知性形态介入创作,恰违背了诗歌的抒情审美精神。"重格调"是重文本结撰,它属于"以意为主"的诗学传统,黄庭坚所代表的宋型诗学和"格调说"均属于这一传统,前者的"意"多停留于思想内容层面,后者的"意"则被提升为一种包含了重才情、重神韵等多个侧面的诗学理念。"复古派"是明代"格调说"的主要倡导者,其诗学理念包括"拟议变化"和"格高调逸"两个侧面。"格调派"是对"复古派"和清人沈德潜的概称,沈氏是"格调说"的集大成者,其诗学理念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在更为圆活的意义上强调感情与形式的合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6.
广告诉求调性 (appealtone)是现代广告学中最模糊不清的概念之一 ,而它又是从认知与情感等心理因素方面揭开广告创意或广告表现神秘面纱的关键。心理与人格化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品牌个性与广告诉求调性之间的内容联系 ,因而 ,从社会心理学出发我们找到了广告诉求调性 /品牌个性的四类表现形态———实力、亲力、品味、趣味。通过这些形态特征的分析 ,我们可以逐步将广告、品牌、消费者关系中的心理因素联结起来 ,用来综合考虑广告表现的特性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7.
新世纪的法国作家们继续致力于文学叙事的革新,打通了文学、历史、哲学、人类学与艺术学之间的通道。他们用符号化的文本写作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想象呈现出纷纭变化的世界,进一步唤起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自我存在的探寻,体现了后工业时代语境下重构人类意志和文学精神的努力。文本叙述的开放性、多义性、游戏性、碎片性、不确定性和审美取向的多元化成为21世纪法国文坛普遍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88.
王士祯的"神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是清代两个很有影响的诗学主张,实际上两人都是在讲"神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他们的诗学思想必然会在他们的诗歌选本中体现出来,本文以两位的古诗选本《古诗选》和《古诗源》为例,通过其中所选诗歌的不同来更形象地认识他们思想的不同,以及浅析两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