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37篇
人才学   2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案情 某日,一男子甲(下称甲)租了一辆的士,称去某某地方.当车行至偏僻处时,甲见四周无人便掏出尖刀对女司机乙(下称乙)实施抢劫,劫得现金若干,手机一部.尔后甲拔出车钥匙,并威胁乙道:"不准报警,我下车走一段路后将钥匙丢下你自己来找.  相似文献   
102.
案情简介 申请人1992年调入被申请人处工作并被安排到校办工厂任厂长(法定代表人)。工厂开业时.学校教职工给予了集资.后因经营不善,于1998年破产。申请人自1998年9月到达退休年龄.被申请人不给其办理退休手续并扣发其工资(退休费),双方对此协商未果.申请人提请人事争议仲裁.  相似文献   
103.
前不久,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访部门受理了一起信访人要求恢复教师人员身份并补办退休手续的信访案件.经过认真调查处理,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照有关政策规定,向信访人作出了调查处理意见.最终信访人对该信访事项息诉罢访.该信访事项的案情及调查处理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4.
案情简介 2007年12月份,申请人之子陈某与被申请人某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到第二被申请人某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井下采煤工作,合同期限为两年.2009年9月,陈某与妻子因交通事故身亡.肇事车辆逃逸,无法找到.事后某劳务公司给予其家属5000元的补偿,某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职工为陈某家属捐款7150元.  相似文献   
105.
案情简介■2005年7月1日郑某与甲公司续订1年期的劳动合同,约定该合同自即日起生效,至2006年7月1日终止。在此劳动合同期间内,甲公司结算工资的周期为上月26日到当月25日,郑某月平均工资为1454元。2006年6月30日(周五),甲公司作出了不再与郑某等人续签劳动合同的决定,当日  相似文献   
106.
案情简介■王某于2003年12月被聘为某型材公司职工,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也未参加工伤保险。2004年6月车间停工检修期间,王某在车间二号轧机顶部打扫卫生期间被开过来的行车撞下当场昏迷。某区劳动保障局2005年1月18日作出工伤认定。5月23日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王某为三级伤残,部分护理依赖。王某与某型材公司  相似文献   
107.
案情简介王某原在某市邮电局下属公司工作,由于邮电分家,所属公司业务归并到该市某通信公司,王某继续在原岗位工作。2007年1月,该通信公司两次与王某签订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该合同未加盖用人单位印章,也未给王某保存。2007年12月31日,该通信公司通知王某合同已到期,不再续签。王某多次要求该公司续签劳动合同,该公司以王某于2007年是与该市人才开发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且该通信公司与该市人才开发公司签订有劳务派遣协议为由,拒绝与王某续签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08.
李稚 《人才瞭望》2010,(3):44-45
案情简介 张某系某事业单位职工,他在1995年1月至5月期间出现连续旷工,单位在对其进行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于1995年5月30日停发了张某的工资及福利,并让其调离。之后,张某既未调离,单位也未对其做出任何处理。2008年4月,张某向省、市信访部门进行申诉.要求恢复工作。2008年4月17日,张某所在单位经主管部门批准.以张某自1995年6月起至2008年4月连续旷工为由.  相似文献   
109.
"情"字是破解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遗传密码. <正书·刑法志>中多处出现"情"字. "情"在<晋书·刑法志>中有多重含义,如感情、人情、案情、私情、情欲等.本文通过对<正书·刑法志>中"情"字的考证,揭示"情"字同中国传统法文化之间的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10.
根据大陆法系通说及通例,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陈述除了具有阐明案情之事实主张的功能外,还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功能.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也明确将当事人陈述规定为证据种类.但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部分学者对当事人陈述的证据属性提出了理论质疑,认为当事人陈述属于"待证事实"而非证据.本文认为当事人陈述不属于构成"证明逻辑起点"的证据,但其通过"激发经验法则的检验功能"和"激发潜在证据的证明功能"的作用机制,而能对案情查明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司法实务应当更加重视当事人陈述在案情查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