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7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47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引入群桩分析的等式空间梁单元法,模型简单明了,力学概念明确,极大地简化了大跨度桥梁及车站内多线桥的桩基计算。  相似文献   
92.
介绍了阶梯梁弯曲变形的普遍表达式,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该表达式对阶梯梁的计算机分析和优化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对一维非线性梁振动方程utt uxxxx m^2u u^3 f(u)=0,在[0,π]上满足铰链边界条件,其中f(u)=∑^∞m=5fmu^5为解析的奇函数,文章证明了对于大多数的m^2,上述方程存在小振幅周期解。这个证明利用了Lyapunov-Schmidt分解及隐函数定理。  相似文献   
94.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三环石坛被确认为祭坛,它应是牛河梁红山文化的最晚阶段建筑,处于红山文化发展鼎盛时期。该坛建筑风格反映出它的祭祀对象应主要是太阳,其坛体形制结构蕴含着太阳周日运行轨迹,该坛可能还具有祭祀和授时双重功能。当时红山人的祭祀活动呈现出集中化、专一化特点,这个建立于五千年前的三环石坛可能是我们所知的最早的日坛。  相似文献   
95.
施工图中梁钢筋的读取和统计是提高预算工作效率和施工准备的关键。对计算机自动读取DXF文件格式的结构施工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钢筋统计的总体设计和几个主要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基于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各构件的受力特点,采用产生单位变形所需抵抗力的力学概念定义结构刚度和拱梁相对刚度,以在建的国内最大跨径高速铁路连续梁拱桥为工程背景,通过调整拱肋和主梁的截面形式和尺寸,详细分析了不同拱梁竖向刚度比结构的结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拱肋对主梁中跨受力和变形性能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随着拱梁竖向刚度比的增大,主梁边跨受力和刚度可能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拱梁竖向刚度比达到1.0以上时,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97.
为了提高一体化铸铝防撞梁的耐撞性,建立了防撞梁的正碰仿真模型,基于最优超拉丁方试验设计搭建响应面模型来近似模拟碰撞过程。以防撞梁的厚度为设计变量,采用非支配解排序遗传算法对防撞梁的峰值碰撞力、最大纵向位移、比吸能和质量进行确定性优化设计,并择优选取一个解作为确定性优化解。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材料以及加工制造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确定性优化解的质量水平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比吸能提高了13.44%,质量减轻了20.57%,最大纵向位移的质量水平和可靠度分别由0.63σ和47.43%提高到了6.06σ和99.99%,峰值碰撞力的质量水平和可靠度分别由1.12σ和74.00%提高到了6.02σ和100.00%,多目标可靠性优化方法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可以提高优化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8.
99.
用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梁的几休非一弯曲问题,采用的方法为有限单元法,其非线性控制方程用直接迭代法求解。本文给出了各种边界条件下对称与反对称铺层梁在均布横向载荷下的数值结果,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相比,给出更精确的挠度,且不需要对剪切刚度项进行约化积分,也不需引入剪切修正因子。  相似文献   
100.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等人在政府的支持下,动员社会的知识精英参加,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这场运动的实践所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乡村建设是关系到中国文化传统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集中全社会的意志和智慧大力推进,知识分子应当成为推动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梁漱溟当年的实践对我们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仍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我们应该学习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并把这种热情转变成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